全网整合营销服务商

网站建站+网站优化+竞价托管+智能营销

免费咨询热线:133-1953-9959

网络推广主要是做什么工作网络推广具体做什么7083阅读的简单介绍

1921年,初心和使命从南湖的红船开始书写。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这艘巨轮已经驰骋在世界舞台,驶向星辰大海。百年的风雨砥砺,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同样书写了精彩篇章。从被确定为全国八个重点工业化建设城市之一到构建起现代工业体系,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屹立于改革探索的前沿,成都从“后方”走向“前台”,成为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标杆城市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的开放脚步愈发急促,改革篇章持续书写辉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成都商务系统风雨兼程、攻坚克难,践行初心和使命,为商务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成都力量。

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力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贸易通道建设……进入新时代,成都商务系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汇聚发展动能 成就光鲜亮丽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成都改革的脚步愈发坚定,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成绩单更加亮眼。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成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迈越大,在服务业、对外贸易、产业发展、开放水平、促进消费、先行试点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020年,成都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643亿元,同比增长3.6%;外贸进出口总额7154.2亿元,同比增长22.4%;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7467.3亿元,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18.5亿元,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0.1个百分点。

极核支撑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成都服务业平均增速为7.9%。2020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达1.16万亿元。

产业贡献进一步提升。2020 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65.7%。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期间,成都金融、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2020 年,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5559.7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7.8%,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三城三都”建设加快推进,文创、旅游、体育、美食、音乐等生活性服务业表现突出。

全球消费资源集聚能力进一步强化。2020 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118.5亿元。双流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年度出入境流量加速提升,2019 年位居全国对外开放空港第4位。首店经济、时尚经济持续领衔新一线城市,成为国际品牌进入内地市场的首选城市,品牌引进数全国第一、品牌门店数全国第三、落户首店数全国第三。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成都外贸进出口平均增速为22.4%;2020年,成都进出口总额7154.2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第四。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注册资本均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一,四川天府新区成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之一,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获批。

试点成效进一步凸显。自贸试验区12 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复制推广,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平行汽车进口业务、全国首批二手车出口、国家市场采购贸易等试点。成为国家级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3 条创新发展经验全国推广。成都餐饮清洁能源改造案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广,是亚洲首个被国际慢食协会授予“慢食之都”的城市。获批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建设和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国家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5 项经验成果编入商务部复制推广案例。

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消费升级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汇聚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对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定位,置于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力打造国际消费创新创造中心、国际消费服务中心、国际消费文化中心、国际消费资源配置中心、国际消费品质中心,加快建成充分体现天府文化特色和国际时尚魅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重点升级春熙路商圈,加快建设交子公园、锦城公园商圈,着力提升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蓉北商圈,高起点策划天府空港新城商圈,集聚高端消费资源。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方面,启动161条特色商业街区和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打造,完成打造50条,宽窄巷子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

成都深化场景营城理念,做精示范性消费场景打造,推动打造八大消费场景“一场景一示范”,构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服务体系。围绕公园城市和“三城三都”建设,形成锦江公园、天府青城等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IP,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做强支撑性项目载体招引,举办国际消费新场景新产品发布会等活动,发布公园商业项目等机会清单。依托现代商贸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聚焦13个细分领域,抓好补链强链稳链,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成效显著。

成都以搭建消费新平台、发展消费新业态、培育消费新模式等方式持续促进消费升级,扩大优质消费供给。跨境电商全球服务资源中心建设投运,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435.82亿元,连续四年增速保持在1倍以上。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举办首店经济大会,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首店数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直播电商发展迅猛,四川成都电商直播产业园设立,有效拓展线上消费。加速布局新零售,“O2O+社区”等非接触式消费快速发展。社区商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快构建15分钟步行生活圈,促进便利化消费。总部经济集群有效集聚,优化完善总部经济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2020年新认定总部企业39家,签约落地高能级总部项目34个。

为有效激发消费活力,成都持续优化国际消费环境,完善支撑国际消费的供应链服务链。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得到强化,国际(地区)航线达130条,位居全国第4位;国际班列网络布局和境内外服务节点持续完善,连接境外55个城市。创新引领的消费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创新消费社会保障、消费金融和审慎包容监管,开展数字人民币等试点,优化“五允许一坚持”,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离境退税服务支撑消费升级,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149家。贯穿全年的“成都消费”品牌节庆活动为成都消费潜力释放提供了源动力。

在成都,国际品牌集聚度不断提升,首店总量持续领跑新一线城市,首店服务产业链和首店经济生态圈已经形成,是名副其实的品牌集聚之都。

在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二,夜间经济活力领跑新一线,夜间经济、绿道消费、假日消费等加速培育,消费创新动力日益强劲,是名副其实的创新消费之都。

在成都,国际消费通道加速成网,成都国际(地区)航线规模位列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国际铁路和海铁联运通道辐射至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通江达海的立体大通道进一步增强全球消费品中转集疏和国际游客汇聚通达能力,是名副其实的通达世界之都。

在成都,消费文化特色鲜明,“生活城市”“公园城市”“休闲之都”成为成都特有的文化标识和软实力。2014年-2020年,成都连续蝉联国内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是名副其实的幸福休闲之都。

也因此,在世界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的202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国榜单中,在国际知名度、到达便利度、商业活跃度、消费舒适度方面,成都位居第三;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价报告》中,成都紧随北京、上海、广州排名第四。

自贸先行先试 坚持改革创新

自贸试验区是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制度创新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区域走过了四个年头。在这四年里,成都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围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双向投资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及激活创新创业要素”六个方面着力推动各项试验任务落地落实,在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减少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了试验田、策源地、排头兵的作用。

挂牌成立4年以来,成都自贸试验区试验田作用凸显,国家试验任务基本完成,开放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截至目前,《总体方案》赋予成都区域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除1项涉及中央事权外,已实施 154项,实施率99%,完成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212条。在成都自贸试验区,探索试验的改革案例多点开花,多方推进,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

在制度创新方面,成都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430余个改革实践案例,其中12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面向全国复制推广,33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省。这些在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结出的累累硕果,自然成为了成都开放发展的强大引擎。自2017年4月设立至2021年3月底,全域实现新增企业13.5万余户、新增注册资本15109.5亿元,其中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317户、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239.4亿元,85%集中在高端服务业领域。

成都自贸试验区4年的改革开放更是充分发挥了排头兵作用。“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3项成果2020年获国务院批准向全国复制推广,探索改革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数量,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中位列第一;出口低碳产品认证、中药材标准研制及楼宇经济三项国家标准获批,多式联运“一单制”等创新改革有效推动了“中国标准”的探索以及与国际规则的对接;连续两年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首位……

成都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口岸通道建设,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成效显现。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覆盖率已达100%,已对接国家标准版16类341项功能。2020年成都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降至51.73小时、0.59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53.93%、81.2%。2020年双流国际机场开通33条通达五大洲的“客改货”航线,稳定运营10条国际全货机航线,首次实现国际货物跨航司跨货站转运。2020年,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074.2万人次(全国第二),5月机场起降架次全球第一。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班列已连接境外59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成都自贸试验区将继续深化自贸改革试验,全面推动《进一步深化成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主动实施国际化营商环境高级版试点,主动谋划推动一批原创改革,力争在全国复制推广。聚焦开放型经济发展,紧抓重大开放战略机遇,力争在金融扩大开放、离岸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增强“一市两场”和国际陆港促进双循环的综合运输能力,全力打造临空临港、适欧适东盟的产业集群,做强国际供应链能力和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协同开放,积极参与川渝自贸协同开放试验,推动天府空港创建特殊综合保税区。统筹推动与各协同改革先行区协同发展,探索共建共用自贸试验区开放载体平台和通道,扎实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深化蓉欧合作 打造开放地标

从成都到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3个常设站点,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联接了境外61个城市,境内22个城市;乘飞机,从成都可通过13条客运航线直飞阿姆斯特丹、伦敦、巴黎、法兰克福、马德里、莫斯科等欧洲城市,还有4条直航法兰克福、莫斯科、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的货运航线。

成都和欧洲的互联互通正在不断加强,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截至2020年年底,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7083列,线路数量、综合重载率、集装箱吞吐量等运行指标保持全国领跑;欧洲主要国家在成都投资企业约739家,累计直接投资21.4亿美元,落户的欧洲国家世界500强企业达78家。2020年,成都市与欧洲进出口额1716.3亿元,增长30.7%,占比24%,欧洲成为成都第一大贸易伙伴。

对欧开放合作的良好基础让成都和欧洲国家的紧密关系不断提升。“中国—欧洲中心”,中德、中法、中意国别园区,欧洲产业城等平台载体招引了欧洲企业来成都投资合作;德国、法国、波兰、捷克、瑞士、奥地利、希腊、西班牙等8个欧洲国家在蓉设立领事机构,成都已经与欧洲40个城市缔结友城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20年以来,成都市着力推进每个国别合作园区建设一座体现各自国别特色的合作交流中心,打造对外开放新地标。

在成都发展与欧洲的紧密关系中,“中国—欧洲中心”是成都全力打造的重大对欧开放平台,是首个由地方政府打造、国家部委和欧盟委员会共同支持的中欧战略合作平台,是四川省、成都市着力打造的“一带一路”交往中心,是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永久会址。

自2017年5月运营以来,“中国—欧洲中心”平台作用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已聚集商贸类、交往类、服务类重点项目172个,总体入驻率42%,已引进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其中,包括英国纬图亚太总部、挪威Opera中国区总部、法国优普、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成都以色列科技创新中心等一批商贸类项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促进办事处西部协同中心、波兰罗兹省及罗兹市政府驻成都代表处等一批交往类项目;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捷中教育交流协会等一批服务类项目。

作为欧洽会的永久会址,“中国—欧洲中心”特色活动持续开展。欧洽会在蓉举办以来,累计参会的欧方企业已达4200余家,中方企业已达7700余家,成功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9000多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3100多项。连续七年组织开展“科技企业欧洲行”,赴德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捷克等欧洲国家,围绕创新创业、ICT、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开展项目推介、专题会议、配对洽谈、园区考察等活动,累计190余家成都企业与800余家欧洲企业进行了超过1380场次的配对洽谈,达成500多个企业合作意向。

未来,成都将围绕全市对欧合作交流中心的功能定位,推动“中国—欧洲中心”在服务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服务国家制度型开放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打造对欧开放“旗舰项目”。

文/吴迪

版权保护: 本文【网络推广主要是做什么工作网络推广具体做什么7083阅读的简单介绍】由信途科技长沙网站建设发布,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xintukeji.cn/jzxx/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