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资讯

seo

「节气知识推广方案」节气教育活动方案

时间:2023-11-19 信途科技SEO资讯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节气知识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节气教育活动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二十四节气的常识

二十四节气常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立春的含义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始;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一致,但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2月下旬,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雨水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惊蛰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的解释: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春分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清明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每年4月20日或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小满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呜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小暑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大暑大暑----[Great heat]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处暑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阳历九月八日前后。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秋分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寒露(cold dew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 霜降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立冬“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小雪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麦区就下了大到暴雪。 大雪“大雪”节气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冬至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小寒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为小寒(slight cold),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幼儿园立冬节气班级活动方案

为确保活动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企划案。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立冬节气班级活动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立冬节气班级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观察毛衣摩擦产生的现象。

2、激发幼儿喜欢做小试验的兴趣。

3、尝试作记录。

活动准备

1、纸屑、记录纸

2、毛衣、塑料尺、塑料棒、铅笔、木筷子、记录表、木梳子、塑料梳子、木棒等

活动过程

一、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思考。

1、创设情境

教师:冬天来了,天空上飘下了美丽的雪花(白纸屑)!

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拣起来玩啊?

教师:可是,小雪花一碰到我们的手,就化成水了。

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我们不用手,就能拿起这些小雪花呢?

2、启发小朋友想出各种方法。

二、做各种物品摩擦产生的现象

1、教师:老师手里面有一把尺子,老师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2、看看老师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开花。(在毛衣上擦)

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纸屑。

看看,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纸屑被吸引过来了,轻轻一擦,神奇不神奇啊?

3、教师:这里还有一支铅笔,让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产生魔力。

神奇一擦,芝麻开花,能不能吸引啊?(不能)

4、教师:这还有一把梳子,让我看看能不能产生魔力。

老师这里还有木筷子,木棒,这些东西擦了以后还能不能产生魔力呢?

我想请小朋友来做试验,老师有个要求,把能产生魔力的的东西和不能产生魔力的东西都在纸上记录下来,小朋友分组做试验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人一个人做,其他的小朋友要仔细观察。

三、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统计的时候引导幼儿如何做记录。

四、总结

教师:原来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这些东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纸屑。

其实,在冬天,很多东西因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当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

小朋友,如果以后你发现更多的东西能摩擦后互相吸引,就告诉老师,好不好。

看看谁有一双最善于发现奥秘的.眼睛。

幼儿园立冬节气班级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知道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立冬,并能通过活动简单了解立冬的来历,知道立冬是24节气之一。

2.了解立冬各地不同的习俗,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赤豆糯米饭、哈尔冰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等。

活动形式

亲子活动、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

根据园所情况,各班可开展以下活动:

综合活动:立冬我知道(小、中、大班)

社会活动:立冬习俗知多少(小、中、大班)

语言活动:儿歌:《立冬啦》(小班)

艺术活动:五彩饺子(泥工)(中、大班)

活动时间

11月7日或8日,教师可通知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立冬的图片、资料,向幼儿讲述有关立冬的习俗。

幼儿园立冬节气班级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无色无味、遇热融化。

2、迁移已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16份冰有礼物的冰块,8条毛巾,一盒木头、一个热水袋、四根吸管、一盆温水。

2、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礼物。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老师出示礼物,拆礼物)

2、教师: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冰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到幼儿面前提问)

幼儿1:冷冷的。

幼儿2:滑滑的。

幼儿3:白色的。

小结:冰是无色无味,摸上去冷冷的、滑滑的。

(环节简析:幼儿在用手感知冰、用眼睛观察冰、用鼻子闻一闻冰的味道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感知,有幼儿说冰是白色的,在这里白色和透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我通过让幼儿透过冰看老师的实验感知冰透明的特点。还有个别幼儿摸着冰说冰是暖暖的,这个也是错误的,因此我鼓励大家一起再一次用手摸一摸,以便准确地判断冰是冷冷的而不是暖暖的。)

4、教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怎么会有水?(幼儿)原来冰遇热会变成水呢!

二、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教师:其实老师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真正的礼物不是冰块,而是藏在冰块里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取出冰里的礼物呢?

幼儿讲述方法。

幼儿1:用热水捂,就像捂牛奶一样。

幼儿2:用电吹风吹。

幼儿3:用榔头敲碎。

幼儿4:砸碎它。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木块、吸管、温水、热水袋)。教师:请你用这些材料来帮忙取出冰里面的玩具。

教师:(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到桌子旁边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注意别把衣服弄湿,桌上有毛巾可以擦擦手。老师已经把你们的礼物放在了桌子上,大家开始行动吧。

(环节简析:幼儿在进行冰中取宝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让热水袋保持比较高的温度,可以让冰融化的比较快一点,我们再准备的时候给热水袋灌满了水,选择用热水袋取宝的幼儿发现冰在热水袋上很容易滑下来,因此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冰还是没有完全融化,这些幼儿很快自己选择了其他比较快速的溶解方法——热水。这里教师在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预想出现了偏差。)

3、幼儿自由取宝。

教师:把你们的礼物举高给我看看,请大家把礼物放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让礼物暖一暖。

4、经验交流梳理:请几个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取到礼物的?幼儿一边说的时候老师根据幼儿说的方法贴上相应的图片(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块敲碎,知道冰易碎的品质,用热水袋捂,用吸管吹,通过吹出来的热气将冰融化)

5、教师: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自己想办法把礼物取出来,你们想看老师大冰块里面的礼物是什么吗?(老师选取一种办法当场试验,取出礼物)

三、分享礼物。

教师:拿到礼物你们开心吗?现在让我们拿起礼物回教室分享吧。

幼儿园立冬节气班级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拓宽幼儿知识面,使幼儿了解在我国不同的地方冬季温度不同,景象也不同。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冬天在哪些地方生活过,那些地方的冬季是什么样的,收集一些照片。

2.教师了解幼儿在哪些地方过冬天,有些什么经验。

3.幼儿用书画面“冰雕”、“春城的冬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论各地不同的冬天。

“我们都知道南京(指本地)的冬天有时刮冷风、有时结冰、有时下雪,树叶落了,小草枯了,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是不是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是一样的呢?你听过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吗?请大家谈谈,你在哪里见过冬天,那是什么样的,你还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过冬天吗?说给大家听听,带照片的就讲讲照片上的情景。”让幼儿充分发言,注意强化那些重要的描述。

2.介绍北方的冬季特征。

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冰雕”。

“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冰雕”(因为这里冬季气温特别低,冰层很厚,几个月不化)

3.介绍春城昆明的冬季特征。

引导

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画面“春城的冬天”,介绍昆明实际上一年到头都是春天。冬天也和春天一样,植物繁茂。郁郁葱葱,鲜花盛开,从不下雪,不结冰。人们穿着单薄。“这里有冬天吗?”

4.小结。

活动延伸

观看世界各地冬天的录象。

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入遗满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小常识你都清楚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小时候背过的二十四节气歌,现在你还能清楚背出来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基础小常识,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让我们跟小朋友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吧!

关于节气的知识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来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大约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节气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

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365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一、二十四节气的分类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分为以下24种:

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二、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小常识

1.“立春”和“大寒”

分别为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一个气和最后一个节气。

2.每一个月份都有两个节气,

每隔十五天一个节气

3.春分和秋分

太阳直射赤道,

当天昼夜平分,

即当天有

12小时白昼12小时黑夜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当天北半球达到一年中

白昼最长一天,

南半球达到

黑夜最长一天;

冬至这天则正好相反,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当天北半球达到一年中

黑夜最长一天,

南半球达到

白昼最长一天

4.24节气说法始于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确立于秦汉。

5.最热的节气是大暑;

最冷的节气是大寒。

二十四节气知识介绍

二十四节气知识介绍

二十四节气知识介绍?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一个很普及的历法,是古人通过了解太阳运行情况进行计算时令变化的、十分独特的历法,那二十四节气都是怎么样的呢?我给大家整理了二十四节气知识介绍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十四节气知识介绍1

一、二十四节气的概述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所以二十四节气是以太阳历为依据确定的。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二十四节气的详解

立春:太阳黄经为315度。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公历2月3-5日交节。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太阳黄经为330°。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公历2月18-20日交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太阳黄经为345°。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公历3月05-07日交节。我国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太阳黄经为0°。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

清明:太阳黄经为15°。天气晴朗,草木繁茂。公历4月04-06日交节。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谷雨:太阳黄经为30°。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公历4月19-21日交节。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太阳黄经为45°。夏季的开始。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太阳黄经为60°。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公历5月20-22日交节。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太阳黄经为75°。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公历6月05-07日交节。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太阳黄经为90°。炎热的夏天来临。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黑夜开始逐渐变长。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小暑:太阳黄经为105°。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公历7月06-08日交节。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太阳黄经为120°。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公历7月22-24日交节。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太阳黄经为135°。秋季的开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公历9月07-09日交节。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太阳黄经为180°。昼夜平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太阳黄经为195°。露水以寒,将要结冰。公历10月08-09日交节。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太阳黄经为210°。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立冬:太阳黄经为225°。冬季的开始。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太阳黄经为240°。意味开始下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大雪:太阳黄经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太阳黄经为255°。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太阳黄经为270°。寒冷的冬天来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小寒:太阳黄经为285°。气候开始寒冷。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太阳黄经为300°。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20-21日交节。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二十四节气知识介绍2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含义如下:

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惊蛰:蛰,藏的意思。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春分:春分正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田间管理日益繁忙。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的时候。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实,秋收季节即将来临。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天气转为凉爽,日夜温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秋分:秋分与春分这一天一样,太阳又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秋分这天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秋天。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明显转凉,早晨和夜间地冷露凝。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秋收秋种。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广大中原地区开始有霜。

立冬: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时黄河流域一般开始下雪。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

冬至:与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时白昼最短,日照物影最长,黑夜最长。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北方民间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

小寒:是一年中温度已到严冬的节气,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进入严冬时期。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期,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持续和加剧。《三礼义宗》曰:“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关于节气知识推广方案和节气教育活动方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信途科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tukeji.cn/xintu/89640.html

相关文章

「抖音石材推广方案」抖音石材怎么上热门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抖音石材推广方案,以及抖音石材怎么上热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如何把自己的石材在网上推广 2、石材公司怎么通过网上平台...

「项目复制推广方案」推广方案例子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项目复制推广方案,以及推广方案例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APP运营推广怎么做 2、项目的广告推广策划书怎么写? 3...

「甘肃商品推广方案技巧」甘肃商品推广方案技巧论文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甘肃商品推广方案技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甘肃商品推广方案技巧论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怎么推广商品 2、新产品的推...

「冷门产品推广」冷门新产品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冷门产品推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冷门新产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淘宝商家在面对冷门类目时,需要注意这些! 2、怎样...

「肇庆网络推广方案公司」肇州网络推广公司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肇庆网络推广方案公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肇州网络推广公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肇庆腾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2...

「社团买菜推广方案」社区团购卖菜怎么推广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社团买菜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社区团购卖菜怎么推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阿里拼多多等入局社区团购一分钱买菜,消费...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

  • 效果付费
    效果付费

    先出效果再付费

  • 极速交付
    极速交付

    响应速度快,有效节省客户时间

  • 1对1服务
    1对1服务

    专属客服对接咨询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