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资讯

seo

「黄河推广方案」黄河文化活动方案

时间:2023-11-17 信途科技SEO资讯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黄河推广方案,以及黄河文化活动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治理黄河的建议,至少10条

1、中上游植树造林。2、中上游修水库拦截泥沙,蓄水防洪。3下游疏通河道。4下游筑堤固坝。5减少工业废水排放。6、加强对生活用水的处理再排放。7防止大水漫灌农田而引起携带农药化肥的水回流河中。8加强对入海口的治理,确保河道畅通。10、加强对水利设施的调配管理,适时放水蓄水。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怎么利用开发

1、水库优化调度对维护黄河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黄河干流上,现已建有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库,近年来,通过水库或水库群的合理调度运用,进行调水调沙、水量调度、防洪防凌调度、兴利调度等,对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1.1调水调沙使河道过流能力不断提高,逐步恢复了河道的基本功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来水减少及沿河地区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黄河河道输沙用水被大量挤占,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下游河道淤积,过流能力大幅降低,给防汛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平滩流量从6000立方米每秒降到2000立方米/秒左右。2002年,黄河下游出现流量为18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发生漫滩灾情。2003年,黄河河南兰考段洪水流量为2400立方米每秒,出现重大漫滩灾情,滩区内近12万人被洪水围困。为此,自2002年起,黄委连续进行了五次调水调沙,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使下游泥沙淤积状况改善,河道过流能力逐步提升,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最小过流能力从实施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500立方米每秒,使河道的基本功能逐步得以恢复。

1.2调水调沙使河流生态系统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河床的淤积抬高

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使黄河不断淤积抬高,主河槽萎缩,在黄河下游已形成二级悬河,且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也不断恶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2002年至2005年黄委连续进行了四次调水调沙,已使3亿多吨泥沙冲入大海,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得到全面冲刷,槽底高程平均下降1米,今年进行的第五次调水调沙,又使6010万吨泥沙冲刷入海,有效地改善了河道形态,减少了河道泥沙淤积,遏制了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黄河自2002年以来的五次调水调沙,也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水量条件,今年黄河第五次调水调沙将2000多万立方米的河水注入黄河口湿地,使黄河入海口地区遍布大大小小的坑塘,星罗棋布的水库中碧波荡漾,形成了大面积的水面、湿地,有效的缓解了由于海水侵蚀入海口湿地减少的现象。黄河口湿地以年均5万亩的速度在增长,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保护区,湿地总面积增加到了20万公顷。湿地内芦苇面积增加到5万公顷,柽柳林13万亩,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达393种,已濒临绝迹的黄河刀鱼等珍稀水生动物和黑嘴鸥、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多种国家级珍稀鸟类出现在黄河口,三角洲的鸟类增加到了283种,生物多样性资源日益丰富,生态向多样化、稳定性方向发展。

1.3调水调沙有利于调整理顺河势,塑造并维持中水河槽

黄河多为堆积游荡型河道,淤积严重,形态萎缩,河道宽浅,水流散乱,河无定槽,主流游荡摆动不定,沙洲密布,汊流丛生,斜河、横河、滚河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小水时,水流随湾就湾,蜿蜒曲折,往往形成崎形河势,进而引发小水大险或小水大灾。根据黄河小水入湾、洪水趋中的河势演变规律,利用水库群联合调度,进行调水调沙,塑造人工中常洪水,充分发挥洪水的造床作用,可调整理顺河势,塑造相对稳定的中水河槽,提高河道行洪排沙能力。今年3月黄委实施的利用黄河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使潼关河段河势调整理顺,形成单一规顺的主槽。

1.4调水调沙有利于水库的健康,可减少建库后的不利影响

通过调水调沙,利用水库异重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排出库外,从而调整了水库淤积形态,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提高了水库的效益,增强了水库的健康,延长了水库的使用寿命。今年黄河第五次调水调沙,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6月25日,在小浪底水库再次成功塑造了异重流,并将小浪底水库841万吨泥沙排出库外。

黄河桃汛洪水对降低潼关高程具有一定作用,1987~1998年,桃汛期潼关高程平均冲刷下降约0.19m,但自1998年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桃汛期水库蓄水削减了洪峰,减小了进入潼关站的洪峰和洪量,使桃汛期潼关高程由万家寨水库运用之前的冲刷下降转变为基本不冲或微淤。为了减少万家寨水库对潼关高程的影响,今年3月23~29日黄委开展了利用黄河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通过万家寨水库调度,优化桃汛洪水过程,改善了万家寨和三门峡水库淤积形态,使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全程冲刷0.071亿吨,潼关高程下降了0.2米。

1.5调水调沙可有效地发挥水库的社会经济功能

调水调沙不仅可改善河道的自然功能,而且还能发挥水库的社会经济功能,合理调配水资源,统筹解决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水库的发电、灌溉、生态景观旅游、供水等综合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002年以来,黄委利用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调度,进行调水调沙,在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了沿黄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在2003年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中,通过“四库联调”,削减了一次次洪峰流量,减少了灾害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6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有效的化解了断流危机,保证了河道不断流

70年代以来,由于不利的来水来沙条件和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黄河首次断流出现于1972年,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其中从1990年到1998年,黄河年年断流,特别是1997年黄河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长704公里。自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以来,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断流危机,已实现了黄河连续7年不断流。如2002年7月22日,黄河中游潼关断面出现了0.95m3/s的流量,在面临断流危机的紧要关头,万家寨水库及时调度放水,保证了河道不断流。

1.7利用水库科学调控水量,实现雨洪资源化,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黄河流域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往往旱涝交替出现,通过水库的合理调节,蓄洪抗旱,丰蓄枯用,适时蓄水保水,削减洪峰,合理利用雨洪资源,争取防洪抗旱主动,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在抗御2005年渭河洪水中,陕西省防总充分利用黑河、石头河、冯家山3座水库,加强洪水调度,先后两次对渭河洪水进行错峰,在渭河第一次洪水过程中,削减渭河干流洪峰970立方米每秒,在第二次洪水过程中削减渭河干流洪峰500立方米每秒,加之洪水期三门峡水库一直畅泄运用,减轻了防洪压力,保证了洪水的顺利下泄,大大减轻了洪水灾害损失。

1.8利用水库合理调节水量,有效化解河道水环境污染

利用水的自净功能,通过水库合理调节水量,稀释污染水体,增加水环境容量,以改善水质,有效化解河道水环境污染。2006年1月5日下午,河南省巩义市境内发生柴油泄露事件,造成支流洛河下游油污染,也对黄河干流水质构成威胁,黄委及时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并关闭故县、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接力实施并加密下游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监测,及时化解了河道水污染事件。

2、加强水库优化调度的对策与措施

2.1加强水库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目前,黄河干流上修建的水库,大多分属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管理,如黄河上游现有水库18座(已建12座,在建6座),分属9家管理单位,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多龙管水的格局仍未改变。这些水库如仍采用原有的调度与管理模式,仅按水库各自的任务进行调度运用,不仅会影响流域梯级水库整体的综合利用效益,而且还会导致生态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加之,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电力体制的改革,黄河上游出现了水电开发热,有关各方纷纷“跑马圈地”,抢占水电开发权,部分工程甚至在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即已开工建设,使水电开发盲目无序,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因此,实行水库的统一调度和水电开发的统一管理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应尽快设立高效、权威的黄河上中游水库和水电开发统管机构,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完善协商和沟通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管理,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水库的统一联合调度,严格水电开发的规划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电开发秩序,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

2.2加强科学调度,大力提高调度管理水平

水库的综合调度运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复杂技术问题,仅靠传统的调度手段远不能满足水资源调度时效性和现代化的要求,要加快“数字水调”建设,建立完善集信息采集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水库调度信息平台、黄河上中游水文信息平台、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和调度指挥中心及水库运行监测水文站网系统、全数字水质自动监测站、引水口远程自动化监控监视等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实现水库调度信息互通和共享,构建维护河流健康的水资源调控体系,认真开展以水库群为主的水沙联合调度方式及流域尺度的水库群生态调度研究,进一步完善水库科学调度的指标体系,加强对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价和调控措施的研究,对河流生态的健康程度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价,充分认识和了解河流生态面临的问题,分析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根据生物体自身的需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水量,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河流的生态基流和河道不冲不淤的临界流量,认真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如何利用水库最小水量、最短泄水时间、对下游河道形成最佳减淤效果的有效调度方法,建立调水的理论技术体系和生态与环境响应机制,认真研究水库实施生态调度前后相关对象利益的变化和补偿机制,进一步探索河道水沙运动和冲淤变化的规律,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制定科学可行的水库综合调度计划,进一步完善调水实施方案,认真做好不同调度方式和流量级、含沙量组合的调水调沙预案,建设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坚强有力的水调队伍,采用天气雷达、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水下雷达、远程监控、图像数据网络实时传输等技术,加强水量水质监测和天气、水雨情预测预报,完善预警系统,实现对水库、主要水文站、水质监测站、重要引水口和控制节点的远程自动监测、监控、监视和预警,为调水科学分析决策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大力提高水库调度管理水平和调水效益。

2.3完善水库调度管理的法规,依法加强管理与调度

有效的法规和严格的执法是进行水库调度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经济、法律手段,建立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制度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水量调度补偿机制,不断完善水法规政策体系和执法体系,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水管理体制和新的水资源调控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与水库调度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可操作性,认真贯彻实施《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法规,依法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水库的调度管理,用法规规范人类水事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秩序,使各种水电开发工程从立项、投资、建设、工程质量标准、水量分配、工程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建成后的效益发挥等都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同时,建立开发与保护、水量与水质、城市与乡村、地表与地下水、取水与用水、供水与排水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使水库调度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建立完善水沙调控工程体系

黄河的主要问题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因此,利用水库进行水沙调节是改善水沙条件、防洪减淤的有力措施,要统筹黄河流域干支流的水沙资源,加强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建设,认真搞好水沙调控工程体系的总体规划,尽快建立完善以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等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主体的黄河干支流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实行全河群库联合统一调度,有效的调节洪水泥沙,保证干旱期河道的基本流量,适时削减洪水流量,实现全河水沙的跨时空调节,塑造协调平衡的水沙关系,尽量使河道长期保持输沙、生态等最低限量的基流,改善水沙条件,实现洪水资源化和防洪减淤减灾等目的,保证河道不断流。

2.5完善优化水库调度运用方式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加强,从而提升了水库在流域水资源调控中的作用,而原有的水库设计运用方式,在进行防洪和兴利调度的同时,没有考虑其对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的影响,以至长期累积下来的生态和环境的反作用以各种方式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应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站在全流域的高度,从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河流健康出发,建立完善兴利、减灾与生态协调统一的水库综合调度运用方式,水库调度运用不再是以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而是纳入到全流域的统一调配,成为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的重要手段,合理调整相关各方的利益,协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采用先进的调度技术和手段,在满足水库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旅游等各项功能,使水库对坝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逐步修复生态与环境系统,提高水库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恢复和维持河流健康。

如何根治黄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自历代人民治理黄河以来,创造了黄河不决口的奇迹和综合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也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目前展现我们面前的是:上游源头不断萎缩;中游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游河床仍不断淤积抬高、悬河形势更为严峻;整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突出。如何进一步根治黄河,是摆在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浅谈现代治黄方略

1. 加强河道整治

历代治河专家都想通过河道整治达到治理黄河下游的目的。由于国家对黄河治理愈加重视,上中下游河段都大力实施河道整治工程。不过对于黄河这条水沙及河床边界条件都十分复杂的河流,在泥沙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河道整治工程很难“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模型试验发现,在超饱和高含沙状态下,大量泥沙堆积,主槽过流能力锐减,大洪水时河道整治工程很难控导河势,严重时还会出现主流上滩的所谓“滚河”现象。因而,对于治黄来讲,河道整治仅为治标之策。

2.拦沙措施

建国以来,我国在黄河干流上修建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多座高坝大库,小浪底水库也已投入使用。高坝大库能迅速地控制入黄泥沙,无疑是最易见成效的应急措施。但干支流坝库容毕竟有限,而上游来沙无限,此举终非治本之策。

黄土高原历史上群众就有打坝淤地的传统。在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修建沟道坝系工程,就地拦蓄水沙,淤成的坝地水土肥沃,成为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此法投资少、见效快、群众积极性高。应采取措施引导推广此法。

3. 调水调沙方案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关专家就提出了调水调沙治理黄河的新方略。即利用水库调节水沙工程,充分发挥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沙减淤作用。但由于黄河水资源严重短缺,凭借自身的径流量进行调水调沙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在已经实施的各种治黄措施中,只有“拦、排、调”最为有效,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调”好水沙,才能有效地“拦”和“排”;没有“拦”和“排”,水沙也就无从“调”起。要解决黄河全流域的防洪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最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而今在黄河上最为重要的三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中,龙羊峡、小浪底水库已经修建,只有位于其中的大柳树水利枢纽没有动工。该工程具有承上启下、反调节径流、统筹兼顾的功能,能够同龙羊峡、小浪底两水库联合运用,构成全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此外,大柳树水库可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反调节要求,使其充分发挥调节效益。因此,必须把兴建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放到治理黄河的高度去认识。

二、进一步根治黄河的对策

1. 减少黄土高原流沙量

笔者认为: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必须跳出传统框框,应该采用工程措施,如修筑控制性拦沙坝及必要的挡土墙工程。通过这些措施把经多年治理如今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已小于20%、而入黄河泥沙却占总入黄沙量80%左右的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区的侵蚀地理环境,能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入黄泥沙可减少70%以上。

2. 让“灾害水”刷黄输沙 ??

黄河治理不仅要考虑防洪,而且还要考虑水资源。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从外流域调水济黄。为此可利用黄河以南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入黄,沿途与淮河流域的河流和集水区域平交,发挥供水和防洪的双重作用,在淮河、汉江流域的暴雨期,将淮河、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量调入黄河,减轻淮河汉江的防洪压力。重要的调这种“灾害水”入黄,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扩大河槽断面面积,提高过洪能力。小浪底水库还可借机集中排沙,利用大水输沙入海,相应恢复水库库容,加大水库调节能力,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这一方案对改善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浑水不断入海,海水养分大增,有利于生态平衡。此外,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相关地区供水,从而减轻黄河水的需求压力。

对黄河的断流和污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业和交通设备 设计出吸热存热新器械,使交通和工业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再利用。减少人为热释放,降低陆地上空气的干燥度。

10.减少洋面浮油 通过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废油,合理运油,减少入海石油。设计"洋面吸油器",对洋面定时"清扫"浮油,以减弱海洋沙漠化现象。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黄河治理与开发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已是妇孺皆知的爱国主义教育典范。

近50年来黄河治理与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黄河流域已修建了3千多座水库,总库容已相当黄河的年径流总量,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已达60%;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小浪底工程已于1998年按期截流。黄河干流工程的详情请看干流工程。

2、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黄河下游堤防工程详情请看堤防工程。

3、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在1950-997年的48年内,黄河流域8省(区)共完成梯田、坝地、其他基本农田和造林、种草等五项主要水土保持措施2. 71亿亩,折合18.08万平方公里,占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的41.1%。按48年平均,年均进度0.83%。上述治理面积中,有梯田(包括塬面条田、埝地)4617.17万亩,坝地537.8万亩,其他基本农田3381.33万亩,造林15094.46万亩,种草3491.67万亩。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程请看水土保持。

这些治理工程,取得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获得的经济效益数倍、数十倍于国家和地方的投入。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无法用金钱计算。

黄河善淤、善决、善徒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黄河下游的堤防工程,黄河丰富的水力资源又使社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向了黄河上游的水电建设。近两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黄河中游治理黄河泥沙的治本工程--水土保持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1998年投入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国家经费成倍最近,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二期项目也通过了世行的评估,关于黄土高原世行项目的详细内容请看世界银行网页

治理黄河的方案

黄河治理方略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包括长江在内的其它河流无法比拟的,她流经中国腹地,诞生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的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在历朝历代,治黄方略如何制订均是我国安民的决策课题。倍受后人推崇的最早的治黄成功事例是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他改进了共工和鲧“ 围堵障水”的作法,采用“疏川导滞”之策,平息了水患。这一传说,实际上是对先民治河的总结[1]。从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可证实防御洪水的黄河大堤的雏形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即已存在。以后诸侯国家兴起,可以组织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一时一地出发,在大河两侧出现各自为政、甚至以邻为壑的堤防。规模比较大的和比较长的就成为我国早期的长城了。文字记载十分确切的是在西汉汉哀帝即位之初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是继鲧、禹之后较早提出创见并且见于正史记载的重要治黄方略。贾让当时面对的黄河下游河道“河高出民屋”,已是“地上悬河”,堤防宽窄很不一致,布局更是混乱,所以他最不主张的下策是筑堤治河。三策中的上策主张放弃旧有河道,人工改道北流。他认为“此功一立,河定民安,千载无患,故谓之一策。”中策主张开渠引水,分洪入漳。“此诚富国安民,兴利除害,支数百岁,故谓之中策。”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贾让三策均没能认真实现。东汉王景的宽河行洪之策得到了大规模实施。他选定行河路线较优的线路,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修渠筑堤,并利用沿河大泽进行放淤,取得了无重大改道变迁的成就,一直倍受后人赞赏。但是这种安澜毕竟是相对的,大量的泥沙淤积,至少隋唐五代出现了泛滥决口,更不可能有“千年无恙”的史实。值得借鉴的是明朝潘季驯“束水攻沙”的治河理论与实践。他主张南北两岸“坚筑堤防”,努力完善堤防系统,如用缕堤束水攻沙,用遥堤约束洪水泛滥,用格堤阻止滩区行洪并促进滩地落淤;为防御大洪水,又修建滚水坝分泄水。并且在当时黄河南流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淮河之水,借助洪泽湖的调节能力“蓄清刷黄”。潘季驯治河实现了由分流到合流,由治水到治沙两个转折,抓住黄河泥沙淤积这个根本问题,显然这一点是很高明的。因此,在他之后的明、清治河举措,多遵循他的治河原则。他的治河思想和方法甚至影响至今。但黄河河床仍继续淤高,泥沙灾害日益积累,以致于1855年发生了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剧变。

黄河治理开发真正取得巨大进展是最近50年的事,黄河已开始变成为人们兴利造福的河流。总结治黄成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认为采用“拦、排、放、调、挖,综合治理”等措施,标本兼治,近远结合,可以妥善解决泥沙问题;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针,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形成一个防洪减淤的工程体系。显而易见,如此治黄已将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治理对策,人们对黄河的研究与治理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昔日千疮百孔的黄河大堤,而今变成了宏伟的“水上长城”,成为海河与淮河的分水岭,在人们的努力下,取得了连续52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奇迹和综合治理开发的丰硕成果,治黄成就举世公认。然而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以来,历经多少前辈的治河实践,一直未能改变黄河这条泥龙恣意游荡的脾气。史书上清晰出现着2600多年里黄河泛滥1500次、改道26次的记载。下游决口泛滥范围,北抵津沽,南达江淮,纵横25万km2。频繁的决口改道,给两岸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害。而今,随着黄河流域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母亲河的忧患仍在。由于冲沙入海的水量大大削减,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大大减弱,高滩滩面漫水机遇已与1855年铜瓦厢决口前的情况接近,河道已趋于预警高度,悬河形势极为严峻;严重威胁着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却又生发出季节性断流的灾患,自1972年以来的27年中就有21年断流,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不仅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带来了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2,3],如加重了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使黄河三角洲日渐贫瘠。黄河断流、洪涝灾害的环境恶化相互交加,黄河安澜中隐伏着危机,治黄事业无比艰巨又任重道远。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黄河的演变,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治黄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使治黄事业更为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亟待于我们继续探索和奋斗。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就黄河的治理方略述一管见。

2 减少入黄沙量的治本之策

众所周知,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而沙多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该地区西为祁连山余脉,西北为贺兰山,东至管涔山及太行山,北起阴山,南抵秦岭,共有64万km2,海拔1000~1500m,相对高差100~300m,这是世界上黄土覆盖最深厚、黄土地形最典型的地区。特殊的边界条件下,中游暴雨是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以及水土严重流失的动力因素,“愈冲愈陡,愈陡愈冲”[4],使黄土高原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每年来自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泥沙达10亿吨左右,土壤侵蚀模数可达20000t/(a·5km2),大量泥沙入黄,致使一些水库湮废失效,下游河道不断淤高,防洪压力日趋加重。不少人认为,黄土高原历史上曾经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希望通过植树种草,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但是也应认识到,黄河塑造出的华北大平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黄河早在远古时期就是一条多沙河流。《左传》引用周诗:“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表明更早的年代黄河已是相当浑浊,因为黄河沙多的自然现象应该比这句周诗要早得多。她所流经的中游地区,特别是现代界定的严重水土流失区中的大部分地区,自古即是自然条件极为严酷、水蚀风蚀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可以《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为证:“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该诗生动地描绘了2000多年前大暴雨后山洪暴发时黄土高原土壤强烈侵蚀的自然景观。再如《禹贡》中所称:“禹别九洲, 随山浚川”,表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已十分严重,大量泥沙入黄,使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日益严重,人们才会产生“随山浚川”(亦即随着山去导滞,疏浚上游的河道)的设想。原始的或常规的生产方式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有良好的立地条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也就难以达到具有一定覆盖度的植被状况[5]。无论如何,对古代黄河中游地区植被状况的估计一定要考虑自然气候的制约影响。《诗经·大雅·云汉》描述了周宣王时大旱多年的情景:“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NFDA4�如焚”。也就是说大地旱得好象起火燃烧,山川干枯。显然如此干旱的气候之下,很难存在良好的植被。

我们认为,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必须跳出传统框框,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如修筑控制性拦沙工程、淤泥坝系及必要的挡土墙,变沟壑为平地;也包括人工定向爆破等措施,使一座座高耸的峁峁梁梁填充沟壑,变坡地为相对平原。同时,辅以必要的生物措施。这些措施把经多年治理如今仅占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约20%、而入黄泥沙却占总入黄沙量80%左右的水土严重流失区,改造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6]。在这种失去了侵蚀地理环境的“平原”之上,水土流失被遏制,该地貌类型区入黄泥沙可减少70~80%(实际上入黄泥沙不可能也不需要减少100%,否则将会使下游河道遭受较强的冲刷,特别是给河口三角洲地区带来很大麻烦)。

只有从最基本的流域单元入手,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土严重流失区的侵蚀地理环境,才是黄河治本之策,而且这决非很久之后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要立即动手,分步实施,10多年足矣。在这些具备涵养水源条件的人造“黄土平原”上,再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不远的将来就不难实现“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宏伟目标。从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来说,这完全是可行的。面向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向西部战略转移,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3 与外流域调水结合的综合治理方略

相传我国上古之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然而,历经沧桑,黄河近代水资源日趋贫乏,其水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大量资料表明,水少是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症结。模型试验发现,洪水机遇减少是黄河下游近些年河床萎缩、过洪能力很低的主要原因[7]。从水资源角度讲,黄河是惟一流经干旱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的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流域内地域广阔,环境多样,土地与矿藏丰富,因水资源贫乏而制约着发展,因此黄河治理不仅要考虑防洪,而且还要考虑水资源问题。花园口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深77mm,相对于全国平均径流深276mm的28%,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因此,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开源,即从外流域调水济黄,增补黄河有效水资源量,这是适应发展的长期战略措施。为此可利用黄河以南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基本上沿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线路,自汉江丹江口水库始,沿途把汉江、淮河上游可引之水经河南南阳、平顶山、许昌等地,在郑州以西桃花峪上游(如孤柏嘴附近)自流引入黄河,并利用东平湖和拟建的桃花峪水利工程加以调节。尔后,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现有的共产主义引黄工程和位山引黄入冀工程供水能力已经很大)、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相关地区供水,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方案的调水作用。从而减轻黄河水供需压力,达到解决下游断流、保证输沙用水量、改善下游河道淤积状况之目的。如果调水规模有保证,不但能缓解河北有关地区用水紧张局面,还可再通过河北水系的局部调整接济京津,满足原中线南水北调方案对京津的供水要求。在此前提下,黄河流域来水可主要考虑本流域中上游用水,相应缓解了黄河中上游水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并且小浪底水库可按照“高水高用”的原则,相机调水北上。

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入黄,沿途干渠应与淮河流域的河流和集水区域平交,与该流域的防洪体系相结合,形成“串联水库”,除发挥相应的供水作用外,特别是在淮河、汉江流域的暴雨期,还将产生其他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一,通过优化调度,将淮河、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量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上游各大支流的洪水入海通道,淮河、汉江的防洪压力遂大为减轻。其二,调洪水入黄,可冲刷黄河下游河道,扩大主槽断面面积,提高过洪能力,减少下游河道淤积。赵业安等专家的研究结果[8]及我们开展的模型试验资料[7]表明,黄河下游有“大水带大沙”及“大水出好河”的规律,水少沙多是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根本原因,且水沙搭配不相适应是造成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的又一主要原因。因此[9],只有调洪水入黄,使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大水带大沙”时,才能取得最好的输沙减淤效果。其三,小浪底水库的库容,是发挥综合利用效益的保证[10],小浪底水库可借分洪调水之机集中排沙,利用大水排沙入海,相应增加了水库极为宝贵的库容。加大了水库调节能力,极大地提高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

总之,如此调水对黄河防洪减淤乃至整个黄河治理都能产生巨大效益,同时对改善黄河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大量泥沙填海造陆,不断扩大河口三角洲国土面积,并有利于当地海上石油变为陆地开采,其意义甚为深远。

为弥补汉江下游枯水期用水,可修建引江济汉工程,即从荆江沙市附近自高而下向汉江下游开渠调水,为节省渠道长度,并便于调蓄,引江济汉工程可经过长湖。初步选在沙洋镇以下作为入汉江江口,入江口位于规划梯级之一的兴隆枢纽上游,以便于调节。荆江年均径流量大且较稳定,汛期长达半年之久,故引水补汉是有保证的,同时洪水期还可减轻荆江防洪压力。

4 结语

治理黄河方略必须针对“水少沙多”这一症结进行科学制订。为使黄土高原地区入黄沙量大大减少,应采用现代工程措施,将水土严重流失区整治成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改变其侵蚀地理环境。这一治本之策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为缓解黄河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应从汉江、淮河上游调水入黄,冲沙减淤,改善生态环境,兼顾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的供水作用,并通过黄河以南构成的“串联水库”的调度,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洪水的入海通道,扩大黄河下游河道过洪断面,同时将小浪底水库乘机所排泥沙输送入海,提高该水库的综合效益。

本文提出的治黄方略,不仅把黄河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治理对策,而且还把临近流域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考虑,防洪与用水问题等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实现黄淮海平原的水资源优化调配。

参考资料:现代化黄河治理方法全面实施

提出有关保护黄河的方案

我的想法:

上中游减少支流水坝,干流只保留几座防洪的大坝,黄河最大特点是含沙量大,但是水坝造成水流降低,泥沙沉积速度加快。每年要人工冲沙都是这造成的,不知道为啥我国的科学家还在死命的夸。

人工的河道改流(工程很浩大),其实历史上黄河有其自然泛滥规律,一旦悬河过高就改流。所以黄河历史上有两个入海口,一个在黄海,一个在渤海。中间就是所谓的黄泛区。我国都可以南水北调了,这个应该也可以办到。

保护上有湿地和冰川,减少放牧和农耕占地。黄河的源地水都不及50年前的一半了。

黄河推广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河文化活动方案、黄河推广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信途科技进行查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tukeji.cn/xintu/91912.html

相关文章

栏目seo关键字怎么调用(seo关键词怎么选)

网站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内容的更新和外链的建设,而对于网站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网站的排名,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算是好的内容呢?首先我们要确定我们网站的主题是什么,如果你的网站是一个大型的...

「腾讯视频直播推广方案」腾讯视频推广方式都有哪些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腾讯视频直播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腾讯视频推广方式都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如何做好短视频推广? 2、有...

「怎么在校园推广产品」如何在校园推广自己产品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怎么在校园推广产品,以及如何在校园推广自己产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如何高效地在校园内推广产品或者活动? 2、校园推广...

「服装vip推广方案」服装vip活动应该怎么做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服装vip推广方案,以及服装vip活动应该怎么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服装品牌宣传推广方案. 2、服装店引流的30种方...

「展会宣传推广策划方案」展会宣传方案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展会宣传推广策划方案,以及展会宣传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企业参展如何做引流宣传活动? 2、如何做好展会宣传策划...

「长治企业产品网络推广」长治做网站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长治企业产品网络推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长治做网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网络推广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2、为什么越来...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

  • 效果付费
    效果付费

    先出效果再付费

  • 极速交付
    极速交付

    响应速度快,有效节省客户时间

  • 1对1服务
    1对1服务

    专属客服对接咨询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