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资讯

seo

「政治生态平台推广方案」政治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3-11-22 信途科技SEO资讯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政治生态平台推广方案,以及政治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上下联动促政治生态“良性循环”

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治蜀兴川方略,深入推进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五大发展战略”,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我们将紧紧抓住这次专题教育的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适应新常态、养成新习惯、展现新作为,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优化政治生态,凝神聚气推进改革发展。

坚持深学深悟,在把握“三严三实”要求中适应新常态。围绕解决“总开关”问题,把学习教育摆在首位,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抓好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培训,以“三严三实”思想自觉引领适应新常态行动自觉。市委书记和县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带头讲党课,发挥带学促学作用。把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融入专题教育,深化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向成军、“背篼法官”郭兴利同志活动,运用赵家兴等腐败案件进行警示教育,精心组织专题学习研讨,把学习教育的过程变成增进践行“三严三实”共识的过程。

坚持边学边改,在解决“不严不实”问题中养成新习惯。坚持边学边改、即知即改,紧盯“不严不实”问题,开出问题清单,实施专项整改。每名领导干部严格对照“三严三实”要求,对照省委方案中提出的问题表现和广元市“四类问题”,深刻反思剖析、明确整改措施,做到见人见事见实效。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深化整改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整治“为官不为”、激励奋发有为。进一步靠牢“两个责任”,做实权力运行与监督运行同步同轨新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从严治党《决定》、“两个意见”、“十项规定”,健全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县为单位制定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督促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完善本部门本行业服务规范,立好“严”“实”规矩。

坚持实际实效,在推动“两手抓两促进”中展现新作为。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定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治蜀兴川总体部署的实际成效检验专题教育成果。我们将把专题教育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实施“六大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与建设“廉洁城市”结合起来,与推进依法治市结合起来,与落实“一建两双三服务”走基层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与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在新常态下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习惯、展现新作为,实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取得新实效。

国家应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建设的全过程

要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环保部门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政策落实和具体化到相关领域。

一、政治领域: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领导力

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保障生态文明政策创新,是目前的紧迫需要。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将触碰各种利益主体,如果没有一种超越各种利益主体之上的政治领导力,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创新将难以有本质上的突破。要发挥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各级执政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优先领域,建立党总揽生态文明大局、全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氛围。

加强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议题作为党中央决策的重大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责任制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增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各级人大要将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议题作为当年的重点讨论议题,制定地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制度。同时,要加强监督,对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协对生态文明工作的监督职能,保证涉及生态文明的重大国家预算和工程方案都经过政协和人大审议程序。通过专门的委员会设立有针对性的调研题目,在更大范围内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政协作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局面,促进政协在组织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会议和活动上发挥积极作用。

二、经济领域: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培育和引导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新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将环保产业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突破口之一。加大政府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服务管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大力推进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环保需求产业化;突破自主创新瓶颈,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三、社会领域: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提高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程度,使社会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

第一,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并在相关条文中具体规定,对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请求权等具体内容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加大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第二,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制度。在环境保护法中对环境管理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并且是扩大化的规定。信息公开在包括有关环保的特别法中要有明确规定,通过法律手段赋予公众监督环境管理信息公开的权利以及对不能实现此权利的救济途径。第三,健全环境立法听证制度。完善立法听证程序规则,并使之具体化;扩大环境立法听证的范围。第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扩大环境行政诉讼中原告的范围;调整现存的诉讼模式,选择公众诉讼模式,使任何公众都可以对损害或者可能损害环境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有奖举报制度。第五,建立和发展我国非政府环境保护团体的制度。同时,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和权利意识教育,使环境意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文化领域: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逐步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意识形态,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执政观、政绩观。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大力促进生态文化研究与实践,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加强环境文化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境文化发展机制;加强媒体宣传机制,创造环境文化社会氛围;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借鉴西方环境文化理念,加强国际环境文化交流与合作。倡导绿色消费文化,培育生态消费意识。规范绿色产品标准,鼓励企业绿色生产,为消费者绿色消费提供更大的绿色市场。

五、环境领域: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为主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

环保部门建设生态文明,要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为主线,即环保工作要突破在经济发展之外从事环境管理的状况,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和实施过程之中。要高举生态文明大旗,争当建设生态文明的引领者、实践者、主力军和主阵地。建设“两型”社会核心就是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去规范、引导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当于对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授权,要求其承担起对整个社会的使命。

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手段来优化经济发展水平。继续严格执法监督,持续开展环评专项行动;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不让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成为未来地方发展的隐患,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留足空间。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倡导节能减排,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

如何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

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是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实现自我净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客观需要。一个地区政治生态好、从政环境好,党的优良作风就能得到弘扬,干群就心齐气顺,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又好又快,反之,不良作风就会愈加肆虐,累积各种矛盾,阻碍地区发展。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是每一个从政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忠于职守则应成为每一个从政者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基本要求。作为党政组织,培育忠于职守的行政文化则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重要任务。

从基层工作的视角看,近年来一些地区在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上还有不少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忠于职守的核心价值理念将日渐式微。分析其现象和主要原因,一是逾越制度的破窗效应明显。制度设计宽泛,制度执行宽松,从政具体行为规范不严不细,对干部履职标准没有清晰要求,对责任承担没有刚性规定,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守纪者无益、违规者无损,导致一些干部尸位素餐,认为只要上不违法下不违纪,所谓的规定、要求对其也无可奈何,制度的约束流于形式,更加催生随波逐流的现象。二是工作评价的实际导向偏差。政绩评价不听群众意见、干部选任群众没有话语权,以“听话”、“好使”为选人用人标准,工作评价和干部选用导向的偏差导致那些对工作无所用心、投机钻营、热衷于拉关系的人吃得开受热捧,埋头苦干、忠于职守的干部反被视作不识趣受冷遇,进一步加剧不良政治生态。三是社会监督沦为形式。一些部门和党员干部把职权当成上级和领导个人恩赐的私有财产,忘记职责本分,罔顾群众利益,有利乱作为,无利不作为、慢作为,行政乱象丛生,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搞神秘主义,采取各种障眼法抵制社会监督,而社会监督又往往缺乏组织管理的权威,管理宽松加之监督失效,导致行政权力在偏离忠于职守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滑向严重腐败。

文化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要靠强制性的制度来哺育和灌溉才能茁壮成长。因而,培育忠于职守的行政文化,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忠于职守的规矩规则并落实保障机制,保证这种规矩规则无例外执行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和习惯,成为行政管理常态、成为从政履职风气,进而实现无人推磨自转,持续发挥非强制性影响力。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忠于职守就是要忠于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高度负责。针对当前从政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表现及根源,培育忠于职守的良好行政文化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人民满意为导向,定规矩强行入轨、亮戒尺强化监督、用干部尊重民意,让“庸人没法混日子、坏人不敢做坏事、好人能够显身手”

如何推动绿色的政治生态文明建设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

(二)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

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

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

(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

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农业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节能环保产业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环保投资需求高达3.4万亿元。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加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除工业企业外,还应实施全方位的清洁生产,包括农业以及服务业。

(五)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的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

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

(六)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法律法规时,要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1)明确执法机关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知道由哪些部门和哪些人负责,该怎么做,做不好的后果是什么;(2)强化、细化程序性规定,减小地方自由裁量权;(3)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4)出现问题时,除了惩罚相关单位,还要追究其法人和责任人的责任;(5)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增加相应的条款,特别是要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环保法律。

(七)推行以绩效考核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坚决追究其责任。

为使得这一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中给出详细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监测监督办法、实施程序、奖惩措施等内容。要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部门的责任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

近年来,结合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目标责任要求。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更完整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帮助。

要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提出全面的体制改革方案,强化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策合力。要加快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总量控制、重大项目区域会商、区域联合执法或异地交叉执法、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及公开等制度。

要健全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加强税收体制的绿色改革,除传统的收入筹集性税外,增加具有资源、环境调节作用的税收的比例,以实现税收中性条件下的税收绿色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体系。改革消费税,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不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抑制其消费。改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加对利用节能、低碳、环保类原料的优惠。改革资源税,提高稀缺性、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负,并适当增加资源税目,增强其对资源环境的调节作用。

要鼓励绿色信贷,发展环保产业创投基金,完善市政公共事业债券。增加基本环境公共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在价格政策方面,要研究提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措施,包括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措施及具体的推进方案。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八)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

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

环保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投入通常是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个重要指标是该项投入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这些国家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过程,其环保投入大体占GDP的1.5-2.5%左右。但在这些国家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曾经比较高,例如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达到4%的高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财力有限,目前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一般都在1%以下。

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和财力的增长,环保投入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八五”期间的0.8%,“九五”期间首次突破1%,2005年达到1.3%,2008年又上升到1.49%,“十一五”期间平均为1.45%左右。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欠账较多,我国环保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应达到2.5%左右,“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应再有所提高,“十五五”期间再回落至2.5%左右。在这种投入力度下,我国有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较大突破,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直接的环保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其他活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边界比较模糊,不易界定,但这些活动可同时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较小。因此,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投入。

除加大投入力度之外,还要提高投入效率,通过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及强化监测和运行管理,集中解决情况严重、影响面广、影响持久的问题。

为了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除了以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外,还需要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程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程度有多大;如何确定和实施生态红线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建立和实施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同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什么;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时代,如何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等等。

如何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构建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生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党内政治生活思想引领、作风引导、激浊扬清的作用,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形成良好的制度生态。一是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在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以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创新型党组织为依托,创新党内学习制度、培训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制度。二是严格执行制度落实。制度不执行,就是摆设;制度不落实,就是天窗;制度不贯彻,就是稻草人。加大制度执行力度,要同步加大问责力度,根据问责条例,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步加大监督力度,根据监督条例,敢于亮剑、常态监督,做到制度执行中有监督,执行后有问责,形成制度执行、监督、问责的三位一体。

营造法治型党组织的法治生态。通过法治政党引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和法治市场建设,以法治型党组织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法治化。一是推动法治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对各级党组织而言,就是要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健全党内规章制度,完善党内体制机制,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积极培育党组织的法治文化。法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法治文化是法治生态的根基,要营造崇尚法治、遵从法治、认同法治、维护法治等法治至上的文化氛围,开展法治主题宣讲、专题教育、系列培训、成果巡展等活动,使人人都能讲法治,处处都是法治圈,时时都能受教育。

完善权力规范运行的权力生态。权力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要素,形成权力规范运行的生态图景,是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一是以权力流程推进权力清单化。根据党组织职责功能,制定党组织的权力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权力边界。以权力流程推进权力运行,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研发权力运行监控系统,确保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监控、约束和规范。二是以党务公开推进权力透明化。借鉴政务公开的有益探索,各级党组织要树立正确的党务公开观念,深刻认识到党务公开实质就是权力公开,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公开载体,围绕党组织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监督公开,细化公开内容,通过党务公开实现党内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促进权力生态的和谐健康。

健全标本兼治系统的反腐生态。反腐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保障,反腐生态健康有序,党内政治生态就一定和谐清爽。一是加强常态反腐。注重易腐的地方、领域、环节,抓住易腐的时段、节点、链条,使反腐工作深入日常、贯穿平时,让党员干部谨慎用权,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高度自觉。二是加强立体反腐,形成系统化的综合反腐体系。要构建立体式反腐,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强化纪委专门监督,深化巡视监督力度,加强党员民主监督,引导社会媒体监督,发挥群众舆论监督,建立公开监督平台,整合多元监督力量,形成人人想监督、时时有监督、处处能监督的反腐氛围,构建系统化、综合化、社会化的反腐体系。

如何提高政治生态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想要提高政治生态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就要加强相关政治类型题的分析,多多训练一些这样的政治类题目练习。

关于政治生态平台推广方案和政治生态建设实施方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信途科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tukeji.cn/xintu/92034.html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推广方案」国学经典活动方案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国学经典推广方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学经典活动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如何运用国学经典提高后进生的文化素养 2...

「济南短视频推广方案」济南短视频制作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济南短视频推广方案,以及济南短视频制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山东济南市有哪些知名的网红直播带货公司? 2、在济南,有哪...

关于虹口区产品推广优势在哪的信息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虹口区产品推广优势在哪,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网络推广的优势有哪些? 2、问答推广的优势与作用有哪些? 3、做...

「化妆品推广计划书产品优势」化妆品的营销策划书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化妆品推广计划书产品优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化妆品的营销策划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各大化妆品品牌的优势产品是什么?...

「旅游产品推广方案设计」旅游推广活动策划方案

本篇文章信途科技给大家谈谈旅游产品推广方案设计,以及旅游推广活动策划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1、旅游营销方案怎么写? 2、旅游景点策划方案 3...

「产品推广商务协议」推广销售协议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产品推广商务协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推广销售协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本文导读目录: 1、产品销售协议书 2、2021商业双赢合作协议...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

  • 效果付费
    效果付费

    先出效果再付费

  • 极速交付
    极速交付

    响应速度快,有效节省客户时间

  • 1对1服务
    1对1服务

    专属客服对接咨询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