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资讯

seo

「蒙牛产品推广案例」蒙牛新品推广方案

时间:2023-11-16 信途科技SEO资讯

信途科技今天给各位分享蒙牛产品推广案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蒙牛新品推广方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和分享本站。

本文导读目录:

什么是销售促进,结合案例分析蒙牛采用了哪些销售促进工具

销售促进是指促进销售的行为和手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销售促进是指整体意义上的促销,狭义上则指促销组合中的营业推广促销手段。蒙牛采用了这些销售促进工具:

1、系列特色产品的推出,蒙牛品牌副产品酸酸乳选定12~24岁的年轻女性作为目标消费者。她们消费各种饮料,同时追求时尚,享受青春、自我、张扬也有点点羞涩,“酸酸甜甜”正符合其心理,可以充分调动她们的购买欲望,并使她们成为坚定的追随者、参与者。2005年,蒙牛针对消费者早晚饮奶的不同,分别推出了“早上好”早餐奶和“晚上好”晚安奶,成功开拓了早晚饮奶这两个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2、事件营销塑造品牌形象,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期盼已久的事情,国内外的媒体都在竞相关注着“神五”。如果将“神五”与营销进行捆绑,并且将其垄断,无疑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蒙牛又抓住了这次机会,让蒙牛成为杨利伟在太空的专用牛奶。

案例:借才、借势、借智,蒙牛成功逆袭全是靠牛根生“借”出来的

2002年,成立仅四年的蒙牛销售收入已突破20亿元。当时这种“蒙牛现象”被称为“西部企业,深圳速度”。蒙牛的成功远不止一个简单的商业策略或者一种单一的营销手段,发展速度如此迅速,它的成长是与“借术”密不可分的。

借才:1998年,为伊利工作16年的牛根生自立门户,创办了蒙牛,创业之初的绝大部分人才都是他从伊利“借”出来的,这为蒙牛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要素。但“借”是有前提的,老牛在伊利的时候基本上就用他的“大方”征服了很多员工的心。他的“钱散人聚”的经营哲学让大家都知道,跟着老牛不会错。所以,当老牛离开伊利时,身边的下属毫不犹豫地追随了老牛。加上伊利的老总郑俊怀当时对老牛以前的部下“赶尽杀绝”,进一步加速了人才的流失。而这些人在伊利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业务熟练,蒙牛壮大,势在必得。

借势:牛根生是一个借势高手,从起步开始,他就一直把伊利挂在嘴边,产品宣传也不忘带上伊利。一方面老牛来自伊利,本身对伊利有感情;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比附之道”在商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以伊利为参照物,依附伊利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蒙牛的价值和知名度。他别出心裁地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他的第一块广告牌也非常“谦虚”地写着“做内蒙古第二品牌”。伊利从道义考虑没有多加干涉,蒙牛因此赢得了生存机会,利用伊利的名气越做越大。

借智:牛根生一直有一个观点,不善于学习的企业家永远做不大。即使不经常看书,也要向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取经,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智慧。创业之初,老牛曾经向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策划人之一王力取经,当时王力对这个“小老板”并不怎么重视,最后被老牛的诚意打动了,便答应与老牛随便聊聊。这次聊天花费了老牛20万元,他也深深地记住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以此为戒,老牛的大局观和眼光越来越非同一般,蒙牛的发展规划也越来越宏观。

在这一系列灵活、柔韧的借术指导下,牛根生带领手下将蒙牛的事业越做越火。企业经营都离不开借术,尤其是刚起步的企业,更需要借用别人的优势为己所用。蒙牛通过借伊利经验丰富的人才,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发展的宝贵财富;借向伊利学习之名,避免了与伊利的正面竞争,通过谦虚谨慎、暗中较劲的努力,成为足以向伊利挑战的强劲对手;不惜重金向专业人士借智慧,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是蒙牛的推销人员,要如何占领推销市场?

杠杆借力营销与其说是一种营销方式,不如说是一种人生态度更为贴切。现在分工极为明确,单打独斗的大侠时代已经结束,任何想凭一已之力来改变的想法都是空中楼阁。我们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获得前进的力量。

合作杠杆具有非常可怕的力量,远远超过你的想像。如果你曾经与他人合作但并没有达到你所期望的效果,那么最大可能的原因是,你还没有真正掌握杠杆的真谛:给予。

有关杠杆借力的生意故事,非常多。但近现代来,牛根生可以说是一个代表,将之运用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相信大家都知道蒙牛,这是一家牛奶公司。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成长史。

相信大家都知道蒙牛,这是一家牛奶制品公司。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成长史。牛根生的蒙牛案例,是一个从头到脚都在运用杠杆的企业历史。这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速度。

蒙牛营销案例分析,如何通过六大杠杆借力营销,做到千亿规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故事:

第一步:刚开始时,牛根生没有钱,只有100万元现金,要进入乳业几乎不可能。怎么办?找老朋友投资,5个月后获得了1000多万元;这是资金杠杆。

第二步:有了点钱怎么办?没有钱的时候,大家的思路都是一样的:要么找人投钱,要么找人借钱。可是,接着有了钱的时候,牛根生开始显示出与大家不一样的思维了。

这笔钱怎么用?按照一般企业的思路,首先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产品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牛根生一算,如果这么去做,这笔钱恐怕连建厂房、进设备都不够。等产品出来了,哪里还有钱去开发市场。

他提出逆向经营的思路:“先建市场,再建工厂”。

他说,企业不惜血本地建起了厂房,引进了设备,设备投放之日起,设备的折旧就开始了,而且大量的资金被消耗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再也没有资金去搞经营。牛根生的计划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市场的推广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划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杠杆借力,要把力气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这是关键。生意的成败关键在于营销。

第三步:“蒙牛乳业,向伊利学习,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这是蒙牛在呼和浩特城市打出的广告语,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人都知道了“蒙牛”。这也是很有效的杠杆借力。在当时伊利是大品牌,是中国乳业第一把交椅,默默无闻的蒙牛借助伊利一下子成为第二品牌。这叫做品牌杠杆。

蒙牛营销案例分析,如何通过六大杠杆借力营销,做到千亿规模

这是不是烟雾弹,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样将蒙牛与伊利绑在一起,既可利用伊利的知名度,无形中提升了蒙牛的品牌。同时双方利益共享,伊利这个行业老大任何报复性的市场手段都可能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四步:在狂炒蒙牛品牌的同时,他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系列新产品,然后与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将所有产品都打上“蒙牛”商标。

他到处找合作伙伴,但是他的合作是有底线的,他只对其设备及人员进行使用和支配,但不做资产的转移。企业所有的设备等都归企业所有,牛根生只是利用这些资源,用自己的管理,自己的品牌,使得双方互惠互利。对这种合作模式,牛根生自己称之为“虚拟联合”。

其实,这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策略。很快他在包头找了一家生产冰淇淋产品的工厂,短期内“蒙牛”冰淇淋就隆重上市了。

当牛根生了解到拥有中国最大奶源基地的黑龙江省有一家美国独资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效益很差时,就带了7个精兵强将去把这个企业托管了。结果,这个企业成为了“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2000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就完全是由这个企业完成的。牛根生不仅没有给这家企业投资,他们8个人一起还每年从这个企业拿到47万元的薪金。

你发现没有?如果想要完美运用借力杠杆,首要一个心态是“合作”,而不是“占有”。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个思维,因为他们担心对方会占便宜,所以他们在合作时,首先考虑的第一点是:“我怎么样防止被对方占便宜?我怎么样,控制占有对方?”,而不是:“我怎么做,对方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

第五步:牛根生无疑是杠杆运作高手,他的每一步,他的每个思维,都是在借力使力。

蒙牛将“虚拟联合”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众所周知,生产冰淇淋和奶制品必须要有许多奶站的支持,国内许多企业的传统做法是自己花钱建奶站,而建一个奶站需要40万元。

牛根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只需4万元就能建一个奶站。他看到在每一个自然村庄和每一个养牛区,总是存在着两类人:一是有钱的,一是有权的。

蒙牛营销案例分析,如何通过六大杠杆借力营销,做到千亿规模

那么,如果让钱和权结合起来,给他们以合理的利益回报,建立一个奶站,然后再为自己的企业供货,不是等于自己没投资干受益吗?而且,因为奶站是当地人自己出钱建的,自然尽心尽力,质量、数量都有保证。就这样蒙牛巧妙运用地方闲散资金建起自己的奶站。而各地有钱和有权的人有了稳定的收购渠道,利益得到保障,也乐于此道。

就这样,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500多辆,但这些车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购买的,全部由民间资金购买。对于运奶车,牛根生的账可是算得很清,每辆车10万元,500辆车需要5000万的投资,再加上司机工资、管理费用、汽车油费、维修费用等等,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蒙牛的主营是奶,而不是车,车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社会力量。一般车主买来运奶车,刚上蒙牛的统一标识,同时也获得了一份稳定的运奶合同,2、3年就能收回成本。像这样,不在蒙牛“体内”,却为蒙牛所用的资本达数亿元。

再次强调一下,运用合作杠杆的效用如何,一定要先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通过合作,对方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好处?最好而且最有效的合作杠杆是:利用对方的闲置资源。

第六步:上市

一个业绩良好的公司为什么要上市呢?因为通过上市,本来一块钱的资产,能当10元卖以上,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上市。这是最有力的资金杠杆,而且品牌价值能提高数倍。

总结:如果你想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杠杆借力,详细研究一下牛根生时代的蒙牛案例,一定受益非浅,这绝对是生意思维的巨大突破。

蒙牛的事件营销

功的成长,离不开成功的营销! 仅仅是短短的几年,蒙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竟然屹立于奶制品的华山之巅,凭什么? 研究蒙牛的营销之道,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关于营销和企业成长的有益思考。 蒙牛营销,至少有两个成功的基础:

第一, 是好产品

好产品制造强大的营销力!

今天的营销理论,五光十色,纷繁复杂,但是,身处企业,面对众多经营要求,使用众多营销手法,其出发点,首先要有一个好产品。

我很认同国内一位资深营销人的观点,那就是,中国市场营销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产品。蒙牛的成功,正是首先推出了一个好产品。

以广州市场为例,2000年的广州,并没有太强的喝奶习惯,本地也有燕塘、晨光等品牌,伊利、光明、达能等也早已进入。但是,在蒙牛之前,推广“鲜奶”、“酸奶”的很多,没有哪一个品牌强势推广“纯牛奶”!“纯牛奶”虽然只是一个概念,但是,它让消费者认为这种牛奶更有营养,比鲜奶更好。一个好的概念,使产品成功了一半,作为食品和日常消费品,如何实现反复购买,也是关键。蒙牛的纯牛奶,恰恰是口感特别香,浓浓的,不甜不腻,那种香浓的感觉,很容易让消费者认为这是好东西。正是有了这个好产品,蒙牛才能迅速征服消费者,侵略其他品牌。

而今,很多品牌只是醉心于产品概念的攫取,却不去关注产品质量,导致尝试性购买很多,反复购买很少,企业难于长久,很难做大。蒙牛在营销中,既重视概念,又重视产品质量,值得众多以为炒作概念的品牌思考。

纯牛奶成功之后,蒙牛进军冰淇淋市场,也是首先从好产品出发,一举成功。例如,其开发的“随变”冰淇淋,就是从大家经常说的口头禅寻找概念,“随变”这个名称,很容易记忆,很容易对话,如,吃什么冰淇淋?随便(随变)!通俗、幽默易传播。

第二, 是从企业能力和产品优势出发,执行切实可行的推广

蒙牛第一次把自己推广给消费者,靠的是有效推广!

记得,第一次看到蒙牛,是几年前。在广州我居住的小区附近,几个女孩子,在做液态奶的促销。她们穿着有点不伦不类的蒙古族传统服装,请人们品尝“蒙牛”这个新品牌,并打出了优惠的POP。纯粹是出于职业习惯,我去品尝了,并从方便的角度,买了一箱。

那是2000年的秋天,当时的广州,并不流行喝奶。但是,当我喝了蒙牛之后,顿觉这个新生品牌的牛奶,“味道好极了”,又浓又香,口感远胜于我曾经习惯的品牌。于是,我认定,如果这个品牌能坚持下去不死掉,坚持推广,一定能赢得市场的认同。

于是,我成了蒙牛的消费者。慢慢的,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同事,他们的早餐牛奶也开始喝蒙牛了(原来很多人早上不喝牛奶的),而且,大家会相互交流,共同赞赏这个新品牌“真的味道很香啊!”

没有太多广告,蒙牛通过推广,走出了“赢”销第一部。

根据经济学的观点,资源总是稀缺的!蒙牛起步之初,虽然有所家底,但是,肯定不宽裕。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如何踏出市场推广的第一步,如何利用有限而宝贵的资源,去赢取第一场胜利?蒙牛提供了很好的案例。那就是,坚决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从踏实的点对点的推广开始!

但是,坚实、艰苦的点对点的推广,并不是无可奈何之举,而是相对合理的资源发挥。想想蒙牛当年,没有品牌号召力,如果仅仅是做拉动营销,比较困难,投入大,风险大。但是,蒙牛好在哪里呢?如前文所述,蒙牛是一个好产品,是一个概念超前、口味香浓的好牛奶!作为一个好喝的牛奶,你反复通过广告说,不如让消费者尝一尝!所以,从营销的角度,从节省资源推广的角度,实地推广,推进市场对新品牌的接受,是蒙牛经济而有效的举措。

而市场上,太多奢望一喊成名的品牌,迷信广告一喊,市场开花。其实,每一个成功的品牌,每一个拉动市场的广告,都有其背后的基础,广告不过是其中的催化剂。每一个投广告的老板,在产品和营销政策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每一个企图通过广告一喊成功的品牌,都要慎重。

在切入市场成功之后,蒙牛开始大踏步前进,开始更强的侵略和超越。

近年,中国奶制品市场,风起云涌,先是光明在全国自得其乐,各地都有自己的土品牌,突然,从内蒙古冒出一个“伊利”,搅得全国的奶品牌都竖起耳朵,警觉地看着市场;再突然,从内蒙古,从伊利卧榻之旁,又冒出个蒙牛,呼呼剌剌地侵略着大家的领地,甚至把伊利都甩在后边,成长为液态奶领先者。于是,液态奶市场,竞争空前激烈!

在竞争和成长中,我们依然看到蒙牛的睿智和犀利!

首先,还是产品。

蒙牛的产品概念开始宽泛,开始围绕生活需求,开发纯牛奶之外的众多产品。特浓奶、酸牛奶、甜牛奶、鲜奶干吃片等层出不穷。

在产品规格上,蒙牛敏锐地捕捉着消费者的心态,不断推出250ml、500ml和1L的单支装。

更令人欣赏的是,为了扩大超市的整箱销售,蒙牛很早就推出了12盒装的小箱包装。这样,就解决了很多家庭妇女采购时搬不动大箱的难题,在超市里大受欢迎。

其次,是终端的推广

当蒙牛发展起来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蒙牛几乎没有停顿过促销活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总能看到大堆大堆的蒙牛堆头促销,极具声势,赢得了很多的随机购买机会。

蒙牛的这种经常到几乎是常态的促销,甚至令我怀疑,蒙牛的定价策略很高明。那就是促销价就是其实际期望的零售价,但是,当他在商场报高了零售价之后,为自己经常性的促销赢得了条件,可以经常搞促销,经常带给消费者心动和惊喜。如果是这样,蒙牛的终端销售,棋高一着

第三,是陈列

蒙牛在终端,毫无疑问是推崇整箱陈列。除了单支陈列外,蒙牛借助其促销,大量进行货架上的整箱陈列。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整箱购买,习以为常,而蒙牛的这种陈列方式,恰恰扩大了单次购买量,自身销量无疑增加很多。

第四、是有效的广告和推广

当蒙牛成为领先品牌时,我们可以看到,蒙牛开始设立品牌区隔,开始强化广告拉动,开始重视事件营销,而不是保守。我们看到,近期,蒙牛的广告量很大,而且重视中央台的投放,借助中央台,树立领先品牌的权威形象。借助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举,蒙牛投巨资赞助,投巨资推广,从电视广告、路牌到终端,统一传播,形成了极大的品牌冲击和提升。

当品牌领先时,不保守,充满锐气,是蒙牛带给我们的重要借鉴。

以上,是从纯粹营销的角度,考察了蒙牛成功的原因。从企业经营和成长的角度,蒙牛的成功还有以下原因:

第一是人。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忽略,蒙牛背后的团队。蒙牛的经营团队,曾经是天下第一的伊利的“当家花旦”,蒙牛的策划人,曾经是成功的伊利的策划人。这个团队,就像当初的步步高一样,决不是简单的几个人,而是经营精英的集合,是智慧、经验的集合,是社会资源的爆发点。

第二是蒙牛所处地方政府的支持

第三是蒙牛的战略伙伴。据悉,利乐公司,对蒙牛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是蒙牛的成功融资。在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蒙牛得到了各方资金的支持,包括股市融资。

第五是蒙牛的机制。好的机制,能缔造强大的生产力。从各方披露的信息来看,蒙牛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发挥人力资源能力的良好机制,企业运行在高效、积极、主动的状态下。

第六是区位优势。蒙牛做牛奶生意,有一个天然优势,就是能蒙古大草原。大草原、无污染、奶源好、口味香、营养好,这很容易让人接受。

成功自有道!

蒙牛的成功,是智慧和勤奋的结果,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也是同行迟钝、缺乏作为的结果。

从营销的角度,祝愿大家都从蒙牛的成功中汲取营养。

从国民健康和我自己健康的角度,期望蒙牛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香浓的牛奶里,不要进行太多的增稠剂和香味剂的添加。

对社会负责,奉献健康的产品,才能建设长久健康的企业。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427929.html?si=5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问蒙牛使用了哪些促销沟通手段

蒙牛的成功是市场营销中的典范。不管是“借鸡下蛋”还是“广告牌事件”,“申奥”“超级女声”,“航天员”----处处都是经典之作。

蒙牛IMC的策略和分析

1、系列特色产品的推出——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市场细分,就是要让消费者感到营销者对的“特别关注”;定位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心智中的特定位置而设计的产品与营销组合的行为。蒙牛品牌副产品酸酸乳选定12~24岁的年轻女性作为目标消费者。她们消费各种饮料,同时追求时尚,享受青春、自我、张扬也有点点羞涩,“酸酸甜甜”正符合其心理,可以充分调动她们的购买欲望,并使她们成为坚定的追随者、参与者。2005年,蒙牛针对消费者早晚饮奶的不同,分别推出了“早上好”早餐奶和“晚上好”晚安奶,成功开拓了早晚饮奶这两个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此外,蒙牛还推出了蛋白质高于普通牛奶的特仑苏“0MP牛奶”。它是蒙牛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造骨牛奶蛋白产品,是蒙牛在2006年3月成功完成国家营养中心委托的“0MP造骨牛奶”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研制而成。0MP造骨牛奶蛋白对肌体骨密度提高和促进骨量增加具有独特作用。根据这样的特性,蒙牛将其定位于高端品牌,以产品差异化避开低水平价格战,全力进军高端液体奶市场,充分挖掘了市场的细分潜能。

2、事件营销塑造品牌形象1999年成立之初的蒙牛在呼和浩特市一夜之间就推出500多块户外广告牌,上写“发展乳品行业,振兴内蒙古经济”,“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兴发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让内蒙古腾飞”;在产品包装上又打出了“为民族企业争气,向伊力学习”的口号……蒙牛利用伊立的知名度,巧妙地攀龙附凤,一举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而且,蒙牛这种“谦逊的态度”,获得了各方赞誉的口碑。2001年炎热的夏季,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奥”事件上,奥运会历来是商机无限,刚刚起步仅两年的蒙牛瞄准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打算借助“申奥”的东风为“奥组委”捐助1000万,打响在全国市场的第一炮。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期盼已久的事情,国内外的媒体都在竞相关注着“神五”。如果将“神五”与营销进行捆绑,并且将其垄断,无疑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蒙牛又抓住了这次机会,让蒙牛成为杨利伟在太空的专用牛奶。伴随着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蒙牛也一飞冲天,“蒙牛——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航天喝彩”的口号,通过电视、平面、户外等各种广告出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这个广告传达的信息是,蒙牛不再是一包普通的牛奶,他肩负着中国人健康的使命,背负中华民族兴旺的责任……蒙牛代表着健康、代表着责任、代表着中国……  2005年夏天,蒙牛乳业集团酸酸乳与《超级女声》的完美合作引发了强烈的公共关注,其创造的“注意力经济”成为业界的热点。 “酸酸乳”是蒙牛的一个副品牌,属中高档奶产品系列。但在蒙牛进入乳酸菌饮料市场之前,伊利和太子奶已经在此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想要在此分得一杯羹存在很多困难,直到蒙牛酸酸乳遇上“超级女声”。根据蒙牛的市场分析,酸酸乳的主力消费群体定位为年轻女孩,这恰好与“超女”的内在女性底蕴和受众群体重合,二者一拍即合。于是,蒙牛大手笔地以2800万买断了《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并投资近8000万元用于公交车、户外灯箱和广告牌、各类媒体广告等,充分利用“超女”在国内日益疯狂的影响力。同时,在《超级女声》的主赛区长沙等地,蒙牛还策划了多场大型义演活动。尤其在大型广场及卖场的门口附近,蒙牛推出了“青春女生大比拼”、“品蒙牛酸酸乳,看超级女声”等活动,有效的塑造了品牌的高端形象,使蒙牛酸酸乳和《超级女声》一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蒙牛上亿元的“超女”系列广告,为其旗下的酸酸乳系列产品2005年1到6月在全国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超级女声的热播,酸酸乳已经成为了“蒙牛”又一个响亮招牌,提升了蒙牛乳业集团的整体企业形象、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3、迅速对市场做出反应非典初期,面对全社会的抢购风潮,蒙牛严禁分公司与经销商涨价,同时加大重疫区牛奶供给量,避免出现断货现象。非典中后期,根据乳品市场萧条状况,蒙牛走出超市,送货上门,同时加大广告播出密度,伴随消费者共度难关。同时,蒙牛还及时推出适销商品,由于当时水果进京受阻,蒙牛加大了果粒杯酸奶的投放力度,作为替代商品,蒙牛果粒杯酸奶销量大增。针对当时消费者的恐慌心理。蒙牛重视提高产品品质可信度,确保产品安全,强化产品安全生产措施,工业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业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确保了蒙牛员工“无感染、无疑似”。2004年底,有媒体文章报道,经采访 Snap检测仪器及试剂盒 中国代理公司得知,各乳制品企业购进 Snap系统 (抗生素检测设备之一)的情况如下:光明购进32套,伊利购进18套⋯⋯蒙牛购进2套。该新闻对蒙牛影响较大。事实上。国内乳业企业使用的抗生素检测设备多种多样,Snap系统只是其中的一种,蒙牛的抗生素检测系统有几百套。危机时刻,蒙牛及时做出反应,邀请了1O多家媒体的记者见证了蒙牛从奶源到工厂的无抗奶控制系统,有效遏止了这一新闻的负面影响。

4、营造长期客户关系蒙牛深知“如果厂商没有与顾客达成双向的沟通,消费者就会拂袖而去,而一旦关系成立,双方的持续沟通便会水到渠成”。真正的营销是企业与顾客互动沟通,并达到双赢的境界。蒙牛在企业的每一次战略指定与传播活动中,都考虑到消费者的回应,并从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再根据受众的需求与潜在的欲望及时修正调整沟通计划,以实现信息的有效表达。蒙牛酸酸乳的推广中,蒙牛通过超级女生这次营销活动,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与场外观众进行时时的沟通,及时的将信息进行反馈,体现了观众的意愿,观众感觉节目有互动性,有亲和力。蒙牛酸酸乳冠名后产生晕轮效应,很容易使广告的受众对产品产生亲切感。在宣传创新方面,蒙牛推出互动游戏“蒙牛连连看和 超级FANS 。这两款小游戏在蒙牛网站及相关活动网站都提供下载。它们不仅使消费者在娱乐中感受到休闲的滋味,同时还加深了对蒙牛酸酸乳的好感。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评选活动成功化解了冠名宣传的生硬性,营造了一个与消费者友好关系的氛围,还实现了企业与顾客的双向沟通,建立了与顾客的长期的链接,使顾客开始积极关注蒙牛的相关的信息,形成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良性沟通循环.成功的企业产品要成为培训消费者的载体,成功的营销活动要通过对消费者的培训来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品质量。产品包装,产品说明书,乃至放在产品箱里的赠品及沟通信件,都可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为了做大市场,蒙牛人提出:“提倡全民喝奶,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喝奶就行。为了引导消费者饮奶,蒙牛在奶箱里赠送草原歌碟。歌碟中包括几分钟的牛奶生产线及牛奶知识的介绍。当然,提倡全民喝奶对消费者是有利的,而这个观点对蒙牛更加有利,形成双赢。

蒙牛IMC策略的启示

1、加大产品创新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营销计划需要优秀产品的支持,产品是企业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基础,离开了卓越的产品,企业再完美的营销计划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用创新的观念引领创新的思维,再用创新的思维创造出创新的产品,从而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

2 、借势谋势提高品牌知名度借势指的是企业及时抓住广受关注的事件,如社会新闻、明星、体育事件等,进行相关营销策划,将自己的品牌、产品或服务与热门事件联系起来,达到借力发力的传播效果,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被广为传播,从而迅速提高知名度。谋势指的是企业有计划地策划、组织和实施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来吸引媒体,公众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扩大自身影响。企业利用借势、谋势的手法,来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升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这种方式不但成本低、影响大、见效快,还可以“花小钱办大事”,甚至能够产生轰动效应,为提高品牌知名度做出巨大的贡献。

3、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企业要运用关系营销,搞好与消费者、政府、社区、投资者、媒体等等的关系,注重营销的各关系方利益,在营销活动中重视公共关系,政治权力,忠诚地履行自己对各关系方的诺言,使企业形成稳定的顾客群,培养顾客满意度,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收入,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利于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使企业能够跟随市场变化,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顾客需求,还能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培养顾客和关系各方的忠诚与信赖,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创造持久的整合优势一个企业的长期成功取决于持久的竞争优势,它可以在产品、服务、技术和市场方面具有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但要保持这种优势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种优势会因竞争对手的模仿而减弱。企业要把优势持久地保持下去,就需要对其加以整合。整合优势能否持久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有能力以低成本将其保持下去;二是消费者愿意并乐于接受这些优势所带来的利益。因此要做到优势的持久化,企业必须将优势整合以防止资源的浪费,获得成本的最低化。另外,企业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创造顾客比开发产品更重要,消费者的“接受”价格比厂商的“指示”价格更能推进市场的发展,给消费者提供便利比营销渠道更让消费者满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持久性的整合优势。如前面所讨论的,蒙牛之所以能在奶产品行业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壮大,最值得一提地就是它很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也很明智地在保持这些优势的同时不断加以创新和改革,提升这些优势的力度,让竞争对手可以模仿但无法超越。

希望对你有帮助

绿色营销成功案例_绿色营销案例分析

“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辩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以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实施绿色营销是国际公认的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大势所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绿色营销的成功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绿色营销的成功案例1:蒙牛

一、案例介绍及问题提出

案例:蒙牛集团铝塑包装盒的回收

铝塑包装盒的回收情况:

环保人士坦言废弃包装的回收系统是最让人头疼的。建有聚乙烯铝塑复合包装材料回收利用技术公司的大中城市回收率不到20%,普遍困扰这些企业的问题,就是利乐包回收数量的不足;没有建有回收公司的中小城市回收率更低;城乡、农村三四级市场白送给收废品的都不要,马路边、水渠旁随处可见,又不易降解,问题连连。

离奥运只有一年多了,蒙牛虽然没有拿到奥运合作权,但也可以在不“侵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奥运商机给企业带来的营销机会。错过了这就没有这么好的载体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了。

各个卖点“一件捆一盒奶、一件送一盒纸巾”的促销本身给人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在人们印象中只有低端产品才做赠品促销),以环保的名义用包装盒来换奶更能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能体现出蒙牛产品的价值(蒙牛是不轻易送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蒙牛为中小学生免费送奶计划也是为企业品牌形象,“包装盒换奶回收计划”适宜时代环保需求,更能笼络现代人对都市环保的心,从而赢得企业品牌形象,巩固消费者对企业的价值认定。

二、绿色营销理论综述

何谓“绿色营销”?它是一种新的营销概念,是人类跨世纪营销活动的一个新飞跃。美国威尔斯大学的肯毕提(Ken Peattie )教授曾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辩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以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从本质内涵上看,企业绿色营销是企业以环保观念作为其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以绿色 文化 作为 企业文化 核心,在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营销活动。它是传统 市场营销 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层次延伸,也比传统市场营销意义更深远,更具时代性。

1.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首先,传统营销方式注重的是刺激消费,并使其无限扩张,即企业以最大规模求效益,消费者以同等价格获取更多商品为趋向,最终导致的是资源严重浪费;而绿色营销则不同,它突出的是产品消费过程的绿色、环保、无害和有效,企业追求的是消费需求与有效需求的统一和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传统营销强调采用各种手段达到营销目标,但忽视了营销手段的负面影响;而绿色营销在管理上强调营销手段必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与协调,以利于环境的良性发展。

其实,绿色产品的营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的特征、产品的特点和市场竞争的状况等,来制定自己的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营销的成功案例2:格兰仕

2006年7月5日,格兰仕在北京推出“绿色回收废旧家电——光波升级以旧换新”活动,消费者手中任何品牌的废旧家电,均可折换30-100元,用于购买格兰仕部分型号微波炉和小家电的优惠,同时格兰仕联合专业环保公司对回收的废旧小家电进行环保处理,为绿色奥运做出自己的贡献。活动推出后,北京市场连续3日单日销售突破1000台,高端光波炉的销售同比增长69.6%。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中国经营报等都对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随后活动向山东、福建、辽宁、云南、吉林、重庆等10多个城市蔓延。格兰仕“绿色回收废旧家电”的活动成为2006年淡季小家电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红海家电上演“绿色营销”。

作为一名市场策划方面刚入门的新手,如何将一个普通的企业小策划运作成为行业关注的大事件,在这里将一些粗浅 经验 与大家分享,同时希望得到业内专家的指教。

一、创意由来:

由于目前家电行业中彩电、冰箱等企业在部分城市开展了“以旧换新”活动,如果我司单纯在京开展“以旧换新”大型促销活动渐缺乏新意,部分消费者会产生抵制情绪。 考虑到中国相关行业机构因欧盟出台并已付诸实施的《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简称WEEE指令)而悄然酝酿的行业联合回收行动进入关键时刻,北京也已逐步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报废的高峰期,这不失为一个将单纯的商业活动提高到“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高度绝佳的营销天时。

一般家庭都有一些废旧生活电器或勉强运转或废置不用,对消费者来说,这些东西可能只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实际上,它们更大的麻烦却在于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废旧家电中含有可再利用资源和更有部分有毒物体,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勉强使用则既过度耗电又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北京市现阶段回收处理行为虽在酝酿之中,但还处于无序状态,废旧家电规范化回收处理已成为社会的迫燃眉之急。

由格兰仕率先将回收处理落实行动起来,对电器生产行业来说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不仅为保护环境找到了一个更为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督促其他电器制造商尽快自行承担起他们应尽的义务,进一步彰显格兰仕作为行业领跑者的社会责任感。 而配合各种强势媒体的整合传播,在强势塑造格兰仕品牌形象的同时,达到举办本次活动的直接动机——“以旧换新”,主推我司的换代光波-V8、V9系列,让扩大销量也顺利实现。

此外,因为本次活动分阶段执行和新闻传播,因此强势的传播声音可以持续到国庆促销活动的预热阶段,与十一活动衔接起来,不致出现传播信息真空;更密切了格兰仕和北京、中央新闻媒体关系。

二、活动背景

1.随着欧盟环保指令与7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相关机构对废旧家电的联合回收行动正在酝酿之中。据《北京日报》,北京市有望出台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届时废旧家电建立以销售商、社区回收站和集散市场为主体的回收体系,将回收的废旧家电集中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处理厂处理。

中国家电协会也于前不久成立了废旧电子电器再利用分会,信息产业部也因欧盟绿色环保指令采取中国市场与之对应的 措施 ;

2.北京家电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废旧电子电器已经进入报废的高峰期;

3.我司最近平板光波V9等新品上市,加之我司的V8等,可以在北京地区强力推荐“换代光波”的概念;

4.家电行业目前虽然有部分厂商等在部分地区开展了以旧换新的活动,但主要产品都集中在冰洗、彩电上,废旧小家电的回收是盲区,市场却非常大。

三、市场大环境分析

1、消费者的烦恼

通过调研,仔细分析消费者和市场情况之后,我们做出以下表格:

方式价值社会认同感社会效益理念

消费者自身处理卖给街头回收游击队2-30元左右无遗留有害物质危害社会感觉废旧家电(特别是孤儿家电)无人处理,得不到关注

参与格兰仕绿色回收行动交给格兰仕进行环保处理30-100元支持绿色奥运的环保行动有价值材料得到合理利用,有害物质分离得到环保处理推广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将服务拓展到“废旧产品的回收”上来

分析表格发现:活动可以得到消费者认同,首先直接从价值上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同时参与活动使消费者产生一种社会认同感。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人们都有被尊重,渴望被认同的愿望。只要我们通过媒体营造出一种“绿色回收废旧家电”是一项环保公益大行动,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社会意义上可以吸引有社会责任感的消费者。

2、家电业相关协会及环保组织的烦恼

通过与中国家电协会相关领导、部门沟通及侧面了解,发现:欧盟出台环保双指令之后,商务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家电协会及环保部门相对被动。我们总是被别人的标准牵着鼻子走。中国也需要有自己的绿色标准,对外资企业及本土企业进行制约和规范,切实将“绿色中国工程”“环境保护”落到实处。但相关管理办法及回收方式正在酝酿,还未出台。同时,中国家电市场经过十多年的竞争与发展,出现大量“孤儿家电”,急需有企业出来承担社会责任。

格兰仕活动出台之后,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陆刃波,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核心领导成员、环保专家胡勘平给予活动极大的支持与指导。胡勘平还力促格兰仕加入“环境友好型企业”,以“环境友好型企业”标准要求自己。活动所到之地得到各地家电协会及环保局大力支持与协助。辽宁环保局宣教中心高原主任了解格兰仕活动之后,义务为格兰仕宣传代言,力促格兰仕活动在辽宁顺利开展。

3、媒体记者的烦恼

2006年整个家电行业并不景气,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媒体运作上没有大的动作。通过与媒体记者沟通及侧面了解,往年在市场淡季时的很多新闻发布会今年已经不见踪影,媒体面临无料下锅的窘境,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格兰仕在家电淡中之淡之时,适时地给媒体端上精心准备丰富原料。

经过媒体朋友关注与用心烹制,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大餐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后,北京电视台一套“北京您早”栏目第二天播出关于格兰仕绿色回收活动的4分钟左右新闻,据栏目组介绍,当天北京电视台接到消费者咨询热线1000多个,于是栏目组与格兰仕协商对此次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等等北京地区几乎所有核心媒体都对活动进行大幅新闻报道,人民网、中国家电网也邀请格兰仕新闻发言人赵为民、环保专家胡勘平先生在线聊天,畅谈废旧家电的回收与环保利用。整个北京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绿色回收氛围。

四、我司市场分析

1、代理商的困惑

市场淡,终端无法出货,大量资金被占用。代理商迫切需要市场动起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此时我司适时提出让利促销,代理商出空间,我司出方案及高空推广,联合大行动。得到代理商认可。

2、我司业务及终端困惑

7月-8月,历来是小家电行业的淡中之淡,终端无法出货、代理商大量库存,直接关系到业务经理的发货任务与终端的零售达成率。市场形成对活动高度饥渴状态。

五、活动分析:

1、普通以旧换新活动

2、格兰仕绿色回收行动

六、投入产出比分析

活动总投入:终端物料费用4260元+媒体宣传投入23200=27460元

投入产出对比

活动月度终端销量销量同比增长发货同比增长终端增量单台成本单台成本增长 27460元12234台2291台3600台12元2.2元

七、简评:如何将企业小策划变成行业大事件

1、找到促销蓝海。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几乎每年都有品牌在做,大家乐此不疲,这表明以旧换新的确是一种有力的促销手段。但对比分析,家电行业的以旧换新主要集中在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等大家电,小家电行业无人涉猎,而小家电的更新换代频率普遍比大家电高,普通家庭一般来讲都会有一两件需更换的废旧小家电。市场比较大,是促销领域的一片蓝海。

2、老戏新唱,做出新花样。普通以旧换新一般针对自身品牌,且直接用以旧换新做主题,媒体鲜见新闻报道。但格兰仕此次以旧换新活动不限品牌,并在最终处理上采用绿色环保的处理方式,巧打绿色牌,旧瓶装新酒,做出新花样。

3、紧贴大主题,抓住关键点。一个好的活动,成功与否,媒体关注不可缺。要引发媒体关注,必须选好主题,抓住关键点。此次以旧换新,我们充分借助了两个时机:一、欧盟绿色环保指令开始实施,国内应对;二、2008年绿色奥运。

不仅带上“绿色”关键点,还从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方面把格兰仕变身“绿色巨人”,打造绿色消费理念。塑造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

4、 热点 聚焦,引爆流行。将众多社会热点、行业热点进行聚焦,形成焦点,引爆流行。格兰仕以旧换新活动,聚焦了行业热点——欧盟环保指令生效,废旧家电回收空前关注;媒体热点——无米下锅;消费者热点——众多废旧家电需要处理;社会热点——绿色奥运;厂商热点——拉动销售、消化库存、加快周转。最后聚焦,形成焦点——绿色回收废旧家电。

5、三军联动,寸土必争。海陆空三军紧密配合,做好集团军大战。空军——电视台、报纸、电台等媒体新闻高空轰炸;海军——各大连锁超市DM、报广全面发动,有条件的户外等等,对消费者形成合围;陆军——代理商及我司终端队伍步步为营,户外活动、海报、单页、条幅、展架、堆头等等寸土必争。

八、活动呈现

1、终端物料

2、新闻发布会现场

3、格兰仕新闻发言人赵为民先生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

4、格兰仕新闻发言人赵为民先生做客人民网谈废旧家电回收与环保利用

5、北京青年报关于活动的报道

6、中国经营报关于活动的报道

九、专家评价

陆刃波(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家电厂家关注废旧电器回收的确应是、也会是大势所趋。按照欧盟“强制家电制造企业无偿回收废旧产品”的环保指令,若厂家不履行义务就会被禁销产品。所以即便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关家电制造企业也应及早“练兵”,继“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供应”之后,主动着眼于“绿色回收”,让绿色理念贯穿到整个企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中。

胡勘平(民间著名环保专家、“自然之友”核心领导成员、中国环境保护杂志社常务副总编):作为民间环保人士,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环保意识的觉醒并在身体力行,格兰仕在自身实践“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同时,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我们将大力支持并监督格兰仕的这一行动。

陈钢(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近年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一直在关注废旧家电的回收问题。前不久,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应势成立了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但废旧家电的回收处理面临多方面问题:技术无支撑、政策不配套、回收体系无着落、政府部门行政多交叉,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何突破,格兰仕为我们提供借鉴。只有更多像格兰仕一样的企业站出来,做优秀的企业公民,我们的家电绿色工程才能得效果,出成果。

关于蒙牛产品推广案例和蒙牛新品推广方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信途科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信途科技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tukeji.cn/xintu/99829.html

相关文章

现在,非常期待与您的又一次邂逅

我们努力让每一次邂逅总能超越期待

  • 效果付费
    效果付费

    先出效果再付费

  • 极速交付
    极速交付

    响应速度快,有效节省客户时间

  • 1对1服务
    1对1服务

    专属客服对接咨询

  •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

    不断升级维护,更好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