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整合营销服务商

网站建站+网站优化+竞价托管+智能营销

免费咨询热线:133-1953-9959

延庆企业建站的简单介绍

“女同志啊?那可能挺费劲,有点危险。”第一次上海陀山的时候,延庆当地带队的向导看了看唯一的女同志张曼,有点担心。因为这里相对危险,连驴友都很少涉足。

张曼笑了笑,像以往上山一样,带着六七个人的队伍就出发了。这一走,开始了6年100余次攀越海陀山的征途。

第一次登上海陀山,是2014年。当时,张曼还是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综合保障科的科长。这个科室,负责北京市气象装备的规划、建设、保障和应急保障服务。

海拔2000多米的海陀山本是一个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没有任何气象监测站点。但北京市要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海陀山作为赛区,具备4个气象监测站点是必备条件。

登了一次海陀山,张曼和同事们才知道,原来这座山不是普通的山,任务也跟以往的山区任务大不一样。

“一片荒山,还特别陡峭,树林又茂密,没有开阔的空间,山里既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信号。”一句话概括就是,海陀山并不具备建立气象观测站的条件。张曼很头疼,她很快意识到,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

虽然只要求建立4个站点,但张曼一行人把整座海陀山都走了一遍,寻找选择合适的点位。

有些设备需要加热,但没有供电,就只能用太阳能,这就需要考虑光照条件;没有平整的开阔区域,就没法用水泥固定,就只能专门定制,还要方便安装、方便迁址;山里没有信号,不具备数据传输条件,又得考虑卫星或者其他手段。

困难重重。眼前最大的困难,是基本没有上山的路。人上去都困难,又重又大的设备怎么办?

延庆区气象局想了个办法,他们开始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借骡子!

建站的点位选在山的南边,但团队决定从更险峻的北边上山。 “没办法,顾不上这些了,北边路虽然险但时间快,只能翻山过去。”

山里经常下午4点多就天黑了,所以每次上山,团队们一大早就出发。骡子的主人牵着骡子走在前面,仪器就绑在骡子身上,但一些精密的、怕摔的仪器,只能张曼和同事们自己背着。

为了拼速度,张曼决定用流水线的方式来建站。骡子放下设备继续向前,下一批到达的队员就专门负责建,建完接着奔赴下一个站点,再由另一批队员负责调试设备。一个点位接一个点位,循环往复。

有一天,上海陀山的时候,骡子驮着一批仪器爬完一趟下来,还得再上第二趟。可走到最后一个山头时,看着脚下险峻的山路,骡子直接“罢工”不干了,拽都拽不动。

可设备还得送上去,张曼和同事们只能靠自己扛了,“骡子不愿意跑了,人还得坚持,硬着头皮也得上。”

冬季的海陀山,白天气温零下二三十度是常有的事儿。穿着抓绒衫、薄羽绒服加厚羽绒服,衣角都会被冻成冰,可队员们里面的抓绒衫和薄羽绒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干活的时候,经常不能戴手套,手被冻得又肿又麻;调试的时候,笔记本电脑被冻得开不了机,不管是谁,拿着就得往怀里揣,捂热了赶紧开机调试。

刚开始上山,大家还背着面包和水,可把面包拿出来一咬,牙差点崩掉,想喝一口水,发现早已冻成了冰坨。有时候实在受不了,他们就舔一舔冰坨,好歹也算补充了点水分。后来大家就形成了共识,冬季上山不带吃的,早饭的时候玩命吃,吃饱再出发。

温度低,风还大,山上平均风力八九级,刮在脸上如刀割般。可张曼他们顾不上这些,只想着赶紧干完。“早期的时候我们几乎没有一张抬头的照片,全都是裹得严严实实埋头苦干。”

一天,山里下雪了,天黑得特别早。弄完设备后,下午4点多张曼带着大伙儿赶紧往山下走。第一梯队、第三梯队陆续抵达,可迟迟没等来第二梯队的常晨和其他三个同事。

那时,山里的天已经暗如深夜,连路都很难看得清,手机也没有信号,张曼只能揪着一颗心焦急地等待着。

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张曼的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常晨打来的,她赶紧接通。电话那头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听到你的声音真好!”刹那间,张曼热泪盈眶。

原来,天太黑,常晨和同事们走错了一个岔口,找不到平时下山的路。好在常晨辨认星星的位置,摸索到了另一条路,他们沿着一条泄洪的沟,屁股一边坐着,脚一边往下探路,一步步挪了下来。等走到山里唯一一个有点信号的大平台处,常晨第一时间拨通了电话给张曼报平安。张曼见到他们的时候,四个人的衣服和裤脚都被撕得一条一条的。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太不容易了。第一天上山,大部分人都没问题,到了第二天,感觉也还行,如果第三天还要上,那就是真正考验体能和意志品质的时候了。”张曼说。

2017年那一段时间,张曼常常连续三四天上山。

北京申奥成功后,站点的整体建设陆续完成,可就在这时,张曼接到通知:迁站!当时全部17套监测站点已经全部建完,可由于设计需求和实施实况,自动气象站需要配合迁建。

迁站,比建站更难,要考虑如何拆,还得想着怎么运,相当于全部重来一遍。骡子也没法用了,因为有些站就在40度的陡坡上,人站在上面都往下出溜。

那会儿正值夏季,本来想着夏天比冬天好,至少不被冻,但事实证明张曼想简单了。夏季的海陀山上,没有任何遮挡,高温下烈日直晒,脸、脖子、胳膊全部被晒得通红脱皮。山上的长草,把他们身上划得一道一道的。

冬季被风吹,夏季被暴晒,长期下来,张曼落下了病根。每次一上山,脸就成片成片的红肿,又痒又疼。看了很久的医生也不见好。“只要不上山,给我90天时间就能治好。”医生劝她。

不上山,是不可能的,从张曼接到这个任务开始至今的6年里,她和团队成员隔三差五就得上山,在延庆一待就是好几天,家都回不了。

这么多年上了多少次海陀山,张曼没有细数过,队员说100次肯定是有了,只多不少。尤其到了冬季,就得不断地去调试设备。

2018年,张曼担任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的副主任,可还是每次都带着队伍上山,“不是说一定得具体干多少活,去了帮忙组织协调,做好管理,安全把人带上去,再安全带回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张曼说。

这个冬季,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举办前的最后一次实战演练机会,张曼和同事们每周有一半的时间在海陀山。不断地完善垂直观测,完善供电、通讯备份机制,做好一切准备。“这些设备就是预报员的‘眼睛’,设备调试好了,预报员才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预报得更准,更好地为冬奥会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延庆企业建站的简单介绍】由信途科技长沙网站建设发布,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xintukeji.cn/jzxx/485.html